[发明专利]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4539.0 | 申请日: | 200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切斯特·德布扎卡里尼;安·德雷;史蒂文·约瑟夫·路易斯·科斯曼斯;默罕默德·图鲁尔·埃尔盖兰;菲利普·多米尼克·胡贝特·范吉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3/43 | 分类号: | C11D3/43;C11D17/00;C11D1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 平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流体 衣物 洗涤剂 组合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衣物洗涤、储存和分配液体组合物的商业制品。
发明背景
与固体洗涤剂形式相比,许多消费者优选流体洗衣用产品,例如液体 和凝胶。许多消费者还试图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而不期望有损于他们衣 物洗涤剂产品的性能。此外,在某些国家,处理大量废弃包装例如塑性容 器需要烦琐的再循环步骤例如废物归类,并且对消费者来说是昂贵的。因 此,人们对浓缩或所谓致密洗衣用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流体衣物洗涤剂的致密化是一项技术难题。例如,降低水和/或溶剂 含量通常会增加流体衣物洗涤剂的粘度。如果任其不受控制,则致密化时 这种粘度的增加会产生问题,例如分配难度显著增加、发生相分离、应用 时溶解度差等。粘稠过大的产品无法从容器中分配出来或在分配时造成脏 乱。另一方面,具有极低粘度的组合物通常不可应用于递送适宜量的清洁 成分,对消费者而言它们也不意味着值得购买。
提供包括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和分配容器的商业制品来解决问题需要 配制人员和包装工程师之间的跨领域协作,这是因为产品制剂和分配容器 选择形成了令人困惑的排列并且密切相关。例如,配制人员将粘稠过大的 流体衣物洗涤剂设计成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但另一方面,它们可变得脏 乱或甚至不能分配到用于体积测量的量杯中,这是因为致密流体洗涤剂自 身不均匀地分散在分配杯中,从而使其难以读取或估计所分配的体积。另 一方面,经常发现,由包装工程师提供的与制剂特性无关的包装解决方案 不可行。
因此,仍然需要浓缩或致密的流体衣物洗涤剂,所述洗涤剂在性能上 与现有非致密或稀释衣物洗涤剂相当。理论上,任何此类可比的浓缩或致 密流体衣物洗涤剂将以易于使用的方式呈现,并且它们对消费者具有美学 上的吸引力。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用于衣物洗涤的商业制品,所述商业制品包 括:
(a)致密流体衣物洗涤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的水和无氨基官能团 溶剂之和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为约5%至约45%;和
(b)可释放地储存所述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水不溶性容器;
其中所述组合物在20s-1下测定时具有约1,000cps至约10,000cps的 自身粘度Vn和小于或等于约0.5Vn的稀释粘度Vd。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用于衣物洗涤的商业制品,所述商业制品包 括:
(a)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所述洗涤剂包含:
(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至少约10%的表面活性剂;
(i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至少约0.05%的香料;
(ii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1%至约30%的水;
(iv)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1%至约15%的无氨基官能团的溶 剂;
前提条件是水和无氨基官能团溶剂之和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为约5% 至40%;并且所述组合物在20s-1下测定时具有约1,000cps至约10,000cps 的自身粘度Vn和小于或等于约0.5Vn的稀释粘度Vd;和
(b)直接接触并且可释放地储存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水不溶 性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用于衣物洗涤、储存并且分配其所接触的液 体组合物的商业制品,所述商业制品包括:
(a)致密流体衣物洗涤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20%至约50%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表 面活性剂选自由下列组成的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i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0.05%至约3%的香料;
(ii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5%至约30%的水;
(iv)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3%至约10%的无氨基官能团的溶 剂;
(v)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7%至约20%的皂;和
(vi)按所述组合物的重量计约0%至约1%的水溶助长剂和/或外部 结构化增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4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