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多屏幕的设备和动态配置多屏幕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2401.7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昊;李光基;边成昱;格伦·A·亚当斯;郑云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45 | 分类号: | H04N5/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鸿禧;邱 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屏幕 设备 动态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涉及提供和动态配置多屏幕,更具体地讲,涉及将多屏幕连接到多个输出端口,以在单个物理显示装置上动态配置提供多个内容的多屏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广播接收机(例如,数字电视(TV)或数字机顶盒)在单个物理显示装置上只提供一个内容元素,或者在单个物理显示装置上同时显示主屏幕和子屏幕。
即使现有技术的广播接收机可在同一显示屏幕上同时显示主屏幕和子屏幕,也只能以数目有限的方式布置主屏幕和子屏幕。当在显示主屏幕内显示内容时,显示内容的所有元素(即,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其他数据)。另一方面,当在子屏幕内显示内容时,只显示内容的一些元素。
内容源包括广播服务(例如,卫星广播装置、地面广播装置或有线广播装置)、存储介质(例如,数字通用盘(DVD))或连接到输入终端的外部装置。然而,非常难以通过使用现有的广播接收机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各种内容源提供的内容。
在交互式TV应用程序环境(例如,多媒体家庭平台(MHP)、高级通用应用平台(ACAP)和开放式有线应用平台(OCAP))中,假设在物理显示装置上只输出一个屏幕。
在交互式TV应用程序环境中,例如,采用基于家庭音频/视频互操作性(HAVi)的用户界面(UI)。根据HAVi UI标准,即使对物理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屏幕的数量没有施加限制,在物理显示装置上通常也只能显示一个屏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这种环境中,在独立屏幕上显示多媒体内容的同时,难以关于屏幕上显示的多媒体内容之一执行操作(例如,解码,数字信号处理,用户交互处理等)。另外,也难以动态控制应用程序的寿命周期并难以以屏幕为单位使用资源。
因此,需要一种在动态配置的屏幕上显示多个服务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物理显示装置上动态配置多屏幕的设备和方法,所述多屏幕提供多个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多屏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服务处理模块,产生用于显示多个服务的多个逻辑屏幕;输出模块,将包括所述多个逻辑屏幕中的至少一个的逻辑屏幕组合映射到输出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配置多屏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产生用于显示多个服务的多个逻辑屏幕;将包括所述多个逻辑屏幕中的至少一个的逻辑屏幕组合映射到输出端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A至图1H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PiP屏幕的结构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逻辑屏幕和显示屏幕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A至图3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映射器的屏幕的结构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服务源的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抽象服务和抽象服务的示图;
图6示出逻辑屏幕和显示屏幕的属性信息和界面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逻辑屏幕的属性“z-order”的示图;
图8A和图8B中的每一个都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逻辑屏幕的属性“Display_Area”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将两个服务映射到显示屏幕的方法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供多屏幕的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动态配置多屏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供多屏幕的软件架构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成应用程序接口(API)层的模块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13所示的模块通过逻辑屏幕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多个服务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出模块的操作的状态示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搜索和改变输出端口的代码的示例的示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13示出的模块改变逻辑屏幕上显示的多个服务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2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