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粘非织造布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3986.6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久本敬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3/16 | 分类号: | D04H3/16;A61F13/49;A61F13/514;D04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粘非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要求耐起毛性、柔软度、强度的同时还要求优异的生产率 的领域例如卫生材料的表面素材尤其是底层有用的,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纤 维形成的纺粘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以往,卫生材料的外侧的表面材料,举出代表性例子的话,用即弃型尿布、 妇女用卫生巾等的底层中,一直单独使用透湿性膜、或者复合使用热风非织造 布或点粘合非织造布等短纤维非织造布与透湿性膜。但是,单独使用透湿性膜 的话,虽然不会起毛但手感差,而热风非织造布则虽然柔软但强度和耐起毛性 方面有问题,并且,短纤维非织造布虽然经济性和耐起毛性好但柔软度和强度 方面有问题等,现有的素材都各自存在问题。
另外,关于在底层中使用非织造布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11-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含有透湿性膜和纺粘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的技 术,但现状是,与短纤维非织造布一样,是以耐起毛性为中心,至于强度和柔 软度的必要特性平衡尚未进行探讨。当用作为底层等经常暴露于摩擦的表面材 料的情况,耐起毛性是重要的特性,例如当用于即弃型尿布的情况,如果发生 起毛,则成为毛球,不仅发生进到幼儿口中的危险,而且还存在外观变得很差 的问题。另外,当用作为卫生用品的底层时,柔软性也就变得重要。因为,柔 软度直接关系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很重要的使用感。而且,为了使穿戴者、护理 者、看护者等接触时的触感良好,柔软性也是必要的。
关于非织造布,例如对于柔软性在日本特开昭63-288260号公报(专利文 献2)或日本特开平10-280267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有记载,进而对于 这种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度,正如日本特开平10-292256号公报(专利文献4) 中公开的那样,虽然对各个特性进行了改善,但并没有以象底层这样的表面素 材作为对象,未进行包括与耐起毛性的平衡的探讨。
在以往方法中,将丙烯系聚合物纺粘非织造布提供给底层材料用途时,为 了得到柔软性,有进行采用后加工的工序的方法,也有减弱热轧纹辊压接时的 压力的方法,但前一方法的生产率和经济性不好,后一方法虽然可以获得柔软 度,但耐起毛性就降低。另外,如果为了同时获得耐起毛性和柔软性而单纯地 减小目付,则非织造布的强度变小,尿布等制品设计的自由度就受到限制。
虽然也尝试过通过减小纤度来得到柔软性,但从未压接的纤维长度增大的 情况也可以预想到耐起毛性会降低。这样,为了使压接部分牢固,而赋予过高 的压接温度或接触压力的话,非压接部的受热过程也会增大,导致纤维失去柔 软性,或者压接部破损,也就是会引起如针眼这样的过压接现象。
另外,当减小纤度时,有提高纺丝速度的方法和降低流出量的方法,但就 聚丙烯来说,已知在降低纺丝速度时更容易生成被认为与压接有关的非结晶部 或者松弛的结晶部。但是,要想用该方法制作纤度细的非织造布的话,就需要 降低流出量降低纺丝速度,同时为了提高流动性而降低树脂黏度。从而,这样 的方法就存在纺丝性恶化、生产率低下、物性低下等问题。
不过,在日本特开2002-105832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不需 要后加工的,耐起毛性好、具有柔软性、而且还兼备了强度的纺粘非织造布。 但是,在专利文献5中由于使用了熔体流动速率较小的聚丙烯作为原料,所以 可以想到发生断头所带来的生产率低下。另外,该纺粘非织造布还不能说是具 备了充分的柔软性,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288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80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92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05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不降低耐起毛性、柔软性、强度的 情况下生产率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研究了上述问题,发现通过使用丙烯系聚合物,使纺粘非织造布 的目付、MFR、纤度及轧纹面积率等处于特定范围内,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3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