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LONWORKS网络的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1116.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L12/0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onworks 网络 网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控制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的能够与列车控制系统通讯的网关。
背景技术
铁道部制定了新25G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的技术条件,规定必须预留网络通讯接口,LonWorks技术是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一种现场总线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行业制定为工业控制网络标准,我国铁路也将Lonworks网络作为列车通信网络标准之一,综合各种因素,采用LonWorks网络技术比较适宜。但由于车上现有设备的通讯接口多为RS-232或RS-485,互不兼容,无统一协议,若要采用LonWorks网络,须考虑采用信号转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的网关,该网关可以对基于RS232、RS485协议的串行信号及基于Lontalk协议的信号进行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的网关,所述的网关包括控制模块,串/并转换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和接线端子,其中电源电路为其他各部分电路供电,控制模块与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双向通信,并通过接线端子发送或接收数据;串行数据收发器电路从接线端子接收数据并与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双向通信。
优选的是:所述的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包括处理器电路,RAM存储器电路,缓冲器,处理器电路的输入端与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从该部分接收基于串行信号并转换为并行信号,处理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器及RAM存储器电路相连接,通过缓冲器送入控制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瞬变抑制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经变压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变为小脉动的直流电,再通过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5V直流电输出,瞬变抑制电路连接于整流滤波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之间以保护电源器件。
优选的是:所述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为基于RS232协议的收发器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为基于RS485协议的收发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LONWORKS网络的网关,能够兼容目前列车上的各组件的信号格式,现有设备的通讯接口多为RS-232或RS-485,使用该网关能够实现信号转化,将RS-232或RS-485信号转化成LONWORKS网络能够接受的信号格式,将LONWORKS网络信号转化成RS-232或RS-485能够接受的信号格式,真正实现了列车控制系统的网络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关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关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的网关,所述的网关包括控制模块,串/并转换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和接线端子,其中电源电路为其他各部分电路供电,控制模块与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双向通信,并通过接线端子发送或接收数据;串行数据收发器电路从接线端子接收数据并与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双向通信;所述的串/并转换接口电路包括处理器电路,RAM存储器电路,缓冲器,处理器电路的输入端与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从该部分接收基于串行信号并转换为并行信号,处理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器及RAM存储器电路相连接,通过缓冲器送入控制模块;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瞬变抑制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经变压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变为小脉动的直流电,再通过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5V直流电输出,瞬变抑制电路连接于整流滤波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之间以保护电源器件;所述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为基于RS232协议的收发器模块;所述串行数据收发器模块为基于RS485协议的收发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