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耳胡琴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0099.0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钧;汤应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鸿钧;汤应寿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胡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民族乐器二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四耳胡琴,比二胡增加了两根弦,保持了传统的二胡的演奏性能外,具有音域的扩宽和琵音、分解和弦、双音及在乐队中能进行两个八度旋律的演奏功能。
背景技术
建国至今,完善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对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及交响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民族管弦乐队通过各个声部的改良和扩展,促进了民族交响乐作品的创作和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交响化开创了新的篇章。为了使这一成果更进一步地得以发展和完善,首先必需对管弦乐队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目前所使用的二胡这件乐器进行改良,使之从音色、音域、配置与声部的结构等方面有所突破,配备更为规范和完善,这就使我们想到有成功改良经验的拨弹乐器组,尤其是阮乐器组;小阮(高音声部)、中阮(中音声部)大阮(低音声部)那样规范和完善。因此,我们产生了对拉弦乐器(中、高音部份)二胡、中胡进行改良的思考,以达到健全和完善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高、(中);(四耳胡)、(四耳中胡)、和低音(吸收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的拉弦乐器组声部的规范配置的目的。此件乐器名为:四耳胡琴(简称四耳胡),此名含义有二:一是玉溪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为纪念聂耳(曾有人把聂耳称为“四”支耳朵的先生)。二是:“四”是指有C、D、A、E四根弦,“耳”是似“二”胡的谐音。四耳胡在乐队中除保持了传统二胡的演奏性能外,如果还具有音域的扩宽和琵音、分解和弦、双音及在乐队中能进行两个八度旋律的演奏功能,加上目前民族乐队采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和最有优势的拨弹乐器,就可构成一个音域较广,声部较完整、音色较丰富和配置更为合理的弦乐乐器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二胡在民族管线乐队中音色、音域、配置与声部的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拉弦乐器(中、高音部份)二胡、中胡进行改良的创新,以达到健全和完善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高、(中);(四耳胡)、(四耳中胡)、和低音(吸收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的拉弦乐器组声部的规范配置的目的。使民族管弦乐队中的拉弦乐器组,不但能扩展音域,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它的表现力,让拉弦乐器组的声部旋律线条更为清晰,层次更为清楚,编制更为科学、规范,并与弹拨乐器结合组成民族交响乐队的弦乐声部,使它更好地在民族管弦乐交响化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四耳胡在乐队中除保持了传统二胡的演奏性能外,还具有音域的扩宽和琵音、分解和弦、双音及在乐队中能进行两个八度旋律的演奏功能,加上目前民族乐队采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和最有优势的拨弹乐器,就可构成一个音域较广,声部较完整、音色较丰富和配置更为合理的弦乐乐器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外形与部件:
四耳胡的形状保持了传统二胡的原形,它的琴筒、琴杆、琴皮和弓子等部件都与二胡的一样。不同的是比二胡多增加了g弦和e2弦两根琴弦,所以,琴杆上共有四个弦轴,使用了高低的两个琴马。为了能演奏双音使用了把四根弦分开的弦枕硬千斤。
定弦、音域;
四耳胡的定弦gd1a1e2和小提琴的标准定弦一样,这样,既保持了传统二胡的d1和a1弦的定弦,同时又向里扩展了下五度g弦和向外扩展了上五度e2弦。并可以使用小提琴的G谱表。由于音域的扩宽,因此具有转调方便的特点。
演奏方法和技巧
四耳胡琴的演奏方法与二胡的一样,右手持弓的马尾夹在d1、a1两弦中间。所不同之处是增加了拉奏g弦和e2弦的运弓方向和角度,这也是此件乐器最大的改良特点。左手增加了能演奏部份双音和保留指的功能。因此,有演奏二胡技能的就可演奏四耳胡琴。就目前的情况看,四耳胡琴除保持了二胡的演奏技巧、风格外,还进一步地发展了演奏技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民族管弦乐队中的拉弦乐器组,不但能扩展音域,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它的表现力,让拉弦乐器组的声部旋律线条更为清晰,层次更为清楚,编制更为科学、规范,并与弹拨乐器结合组成民族交响乐队的弦乐声部,使它更好地在民族管弦乐交响化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耳胡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鸿钧;汤应寿,未经李鸿钧;汤应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厌氧动态膜生物污水处理工艺
- 下一篇:压缩机容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