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线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6514.5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华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源线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直流电源线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是为现有直流电源线的构造示意图及其剖面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现有直流电源线10大多使用在3C电子、电器产品上,用以作为直流电源供应上的连接与传输。该现有直流电源线10的构造,主要是为复数对(一对二条)芯线11外为编织铜网12包覆后,再以绝缘体13覆被所构成。
前述的绝缘体13其材料可为PVC、PU、TPU或橡胶;而编织铜网12用以隔离外界电气噪声干扰,并作为电气回路的接地端;至于,前述的芯线11用以作为直流电源供应的传输与连接使用。图示中复数对(四对共八条)芯线11,每一对芯线11代表直流电源的正极D+与负极D-。该现有直流电源线10有下述的缺点:
该现有直流电源线10的芯线11对数越多,将使该直流电源线的线材外径OD越粗。二每一对芯线11的负极D-独立,且未与电气回路的接地端连接,易受外界噪声、突波影响,而有屏蔽效果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由直流电源线原有构造,使直流电源线中的复数对芯线,每一对芯线的负极D-共享,而使直流电源线的线材外径OD大幅缩小,且有效降低线材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由直流电源线原有构造,使每一对芯线的负极D-共享,且具有回路接地端的作用,使直流电源供应时的传输与连接,可避免噪声或突波的干扰,而具有极佳的屏蔽作用与功效。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电源线的改进结构,复数条芯线外为编织铜网包覆层,包覆层外设有绝缘体层,所述的复数条芯线为各自独立的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的编织铜网为共享的直流电源负极,使直流电源线可以大幅缩小线材的外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使直流电源线的线材外径大幅缩小,有效降低线材的制造成本,也可避免噪声或突波的干扰,具有极佳的屏蔽作用与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直流电源线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直流电源线;11芯线;12编织铜网;13绝缘体;20直流电源线;21芯线;22编织铜网;23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及原理易于明了,配合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及图4,分别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及其剖面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线20亦使用在3C电子、电器产品上,用以作为直流电源供应上的连接与传输。该直流电源线20的构造,主要是为复数条芯线21外为编织铜网22包覆后,再以绝缘体23覆被所构成。其中,每一条芯线21为各自独立的直流电源正极D+,而编织铜网22为共享的直流电源负极D-,可使整条直流电源线20的线材外径OD缩小一半以上,甚可达缩小三分之二。
另,将该直流电源线20的编织铜网22网目编织较细目,使其具有低阻抗的特性,并配合编织铜网22的回路接地端作用,有效避免直流电源线20受噪声与突波的干扰,使该直流电源线20具有良好传导与屏蔽效果。
再者,前述的编织铜网22网目编织较细,可使直流电源线20的抗拉力增加,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手段确可达致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具长远进步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华,未经陈鸿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