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烟气余热交换成热水的窑炉烟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853.1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7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姜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其平 |
主分类号: | F24B9/00 | 分类号: | F24B9/00;F23J11/00;F28D7/1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余热 换成 热水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窑炉烟囱,具体地说是一种将烟气余热交换成热水的窑炉烟囱。
背景技术
烟囱是轧钢生产加热炉不可缺少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窑炉的烟气吸排放到大气中,轧钢加热炉的烟气量一般是加热炉加热能力的500~600倍,比如一个小时加热能力为60吨的中型材生产加热炉,其烟气约为每小时35000立方米,其烟气温度一般在200~400℃,有热工计算可知,该烟气每小时带走的热量2380000~4760000大卡,相当于0.37~0.74吨优质煤的全部热量,其一年排放烟气的热量相当2000~4000吨标准煤,这些热量都全部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企业使用的轧钢加热炉的烟囱是用钢板焊接的上细下粗的圆筒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轧钢加热炉的烟囱为上细下粗的圆筒状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污染环境,用烟囱下部外套内的内烟管将烟气余热交换成热水的窑炉烟囱。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将烟气余热交换成热水的窑炉烟囱,包括顶部烟囱,还包括烟囱下部外套,该烟囱下部外套的上部与顶部烟囱相接,下部与底座相连,烟囱下部外套内设置有多条内烟管,每条内烟管的上端均与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内壁上的上联板固接,其下端分别与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内壁上的下联板固接,相邻内烟管之间留有间距;回水管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的下部,出水管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的上部,分别与吸热水室相通;出汽管穿过上联板与吸热水室相通;水位控制浮漂通过油丝绳绕过支撑滑轮与重锤相连并吊在其中一根出汽管中;水泵控制开关触点固定在烟囱下部外套外与重锤对应的位置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将窑炉烟气所带余热的50-70%交换成可供取暖或生产的热水,一年可交换的热水可使企业节省1000~2000吨的优质煤,而且没有污染,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烟囱本体、底座1,下联板2,烟囱下部套外套5,出水管6,吸热水室7,上联板8,出汽管9等组成。烟囱下部外套5的上部与顶部烟囱本体相连接,下部与底座1连接。多条内烟管4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5内,每条内烟管4的上端外缘分别与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5内壁上端的上联板8焊接,其下端外缘分别与设置在烟囱下部外套5内壁下端的下联板2焊接,上、下联板8、2与烟囱下部外套5焊接。为了确保烟气均匀地从各内烟管4中流过,下联板2与底座1上的底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在相邻的内烟管4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由烟囱下部外套5和内烟管4以及下联板2、上联板8共同组成吸热水室7。回水管3和出水管6与吸热水室7相通,其中回水管3焊接在烟囱下部外套5的下部,出水管6焊接在烟囱下部外套5的上部。出汽管9的一端穿过上联板8与吸热水室7相通,另一端位于烟囱本体外。出汽管9的上端为开口状。烟囱下部外套5坐在底座1上,控制烟气的碟阀10设在出汽管9上端同高度的烟囱本体上。浮漂12装在其中一根出汽管9内并通过油丝绳13绕过滑轮11与用于控制水位的重锤15连接,水泵控制开关触点14固定在重锤15上下适当高度的烟囱下部外套5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吸热水室7中装满取暖或生产用水,当烟气自下而上流动时,吸热水室7中的水通过内烟管4将其余热吸到水中并通过出水管6用泵不断将热水抽出,同时循环回来的已降温的水由回水管3回到吸热水室7中,再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吸热水室7中的水如此不断循环不断将烟气中的热量带去取暖或生产。当吸热水室7中的水位下降时,浮漂12就会下降,同时重锤15就会上升而碰到水泵控制开关触点14,启动补水,水泵往吸热水室7中补水,随着吸热水室7中的水量增加,浮漂12渐渐升起,重锤15在油丝绳13的带动下渐渐下降,当其碰到补水水泵控制开关触点14时,补水水泵自动关闭,从而实现补水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其平,未经姜其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铝合金地板收口条
- 下一篇:烘干机窑头罩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