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镀锌线退火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219.3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辅民;黄德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26;C23C2/28;C23C2/06;C23C2/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67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锌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美钢联法热镀锌线的退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美钢联法热镀锌线退火炉出口段的最后一根热张辊与其后最近的辊子——炉鼻子出口处、锌锅里的沉没辊的间距过大,而热张辊区域又是带钢在炉内、炉外的张力变化最大的部位,当炉内、炉外的带钢张力发生变化时,极易在该部位造成堆料,堆积的带钢与炉内的内衬板发生不规则接触,使带钢运行发生卡阻,致使生产线不得不中断生产,同时造成炉内设备的损坏。为处理在该区域带钢的堆积,平均每次需耗时3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美钢联法热镀锌线退火炉出口段热张辊区域带钢运行发生卡阻的热镀锌线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镀锌线退火炉,包括热张辊和炉鼻子,其特征在于:在热张辊和炉鼻子之间设置有带钢导向装置。
所述带钢导向装置包括导向面和底座,导向面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带钢导向装置通过底座固定连接在退火炉的炉墙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面为格栅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面上设置有套管,导向面与套管固定连接,底座的一端伸入套管,与套管自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面与带钢的运行面设置有一定间隙。
所述的带钢导向装置的材料为耐热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这样的带钢导向装置后,运行时装置本身不与带钢直接接触,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带钢表面产生损伤,但在产品切换,即带钢在该区域张力发生变化时,又可对可能发生堆积的带钢进行有效托举,避免了因带钢与炉内设备的不规则接触而带来的带钢运行卡阻,保证了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为生产高品质的镀锌产品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镀锌线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带钢导向装置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零件、部件名称及其所对应的标记:退火炉1、热张辊2、炉鼻子3、带钢4、带钢导向装置5、套管6、导向面7、底座8和炉墙9。
具体实施方式
热镀锌线退火炉,包括热张辊2和炉鼻子3,在热张辊2和炉鼻子3之间设置有带钢导向装置5。这种带钢导向装置5在产品切换,即带钢4在该区域张力发生变化时,对可能发生堆积的带钢4进行有效托举,避免了因带钢4与退火炉1炉内设备的不规则接触而带来的带钢4运行卡阻,能够有效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所述带钢导向装置5包括导向面7和底座8,导向面7安装在底座8上。导向面7的作用是在带钢4在该区域张力发生变化时,对可能发生堆积的带钢4进行有效托举,底座8用于固定导向面7。
所述带钢导向装置5通过底座8固定连接在退火炉1的炉墙9上,底座8与炉墙9满焊予以固定,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带钢导向装置5固定在退火炉4内,并且不用改变原有炉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面7为格栅结构。格栅采用钢管或其它类似形状、材质钢材相互固定连接而成,一般为焊接。这种格栅结构,不会影响炉内H2、N2等气体的正常流动,有利于带钢4表层Fe氧化物的进一步还原,并可使辐射管对带钢4的热辐射基本不受影响,有利于带钢4以工艺所需温度进入锌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面7上设置有套管6,导向面7与套管6固定连接,底座8的一端伸入套管6,与套管6自由连接。套管6与底座8为自由连接,可避免装置因热胀冷缩而带来的装置本身或炉体结构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面7与带钢4的运行面设置有一定间隙。带钢导向装置5本身不与带钢4直接接触,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带钢4表面产生损伤,但在产品切换,即带钢4在该区域张力发生变化时,又可对可能发生堆积的带钢4进行有效托举。
为了适应退火炉1的高温状态,所述的带钢导向装置5的材料为耐热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连接用密封圈
- 下一篇:露天堆场的地面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