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露天堆场的地面排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193.2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展光;唐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天 堆场 地面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排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露天堆场的地面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企业中,为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均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原料,如燃煤等。储存的燃煤可放置于室内仓库及露天堆场中。但为了节省工厂的基建投资及管理费用,通常室内仓库设置面积较小,大量的燃煤被堆放于库外的露天堆场内。露天堆场中的燃煤根据生产的需要,利用推土机推入库内,然后通过库内输煤皮带送到生产车间。
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燃煤都要经过洗煤选煤过程,将煤质中的硫份去掉,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洗煤选煤后,煤质会残留少量水份,加上露天堆放,如遇下雨,煤质中的水份还会加大。煤质附液及雨水渗出,也会将煤质中残留的硫份带出而污染环境,很多工业企业的煤堆场周围大片的硫磺污迹,就是这种污染所致。同时由于含硫污水的无组织漫流,给厂区景观和工人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集露天堆场内的原料附液及雨水,防止原料附液及雨水无组织漫流的地面排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足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露天堆场1,露天堆场1内的地坪设置为两侧向中间倾斜的地面,在露天堆场1的最低处设有排水沟2,排水沟2与外部总排水管3连接;并且在排水沟2两边还隔段连接有分排水沟4,分排水沟4与排水沟2之间的夹角α为45°~90°。
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内放置有卵石渗水层5,并且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上依次放置有高分子滤水层6和格栅盖板7。
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上设有凹沿8,高分子滤水层6放置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的凹沿8上,格栅盖板7也嵌放在凹沿8内。
排水沟2的上端面与两侧露天堆场1地坪面的夹角β为1°~5°。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露天堆场的地坪修建为两边倾向中间的地形,再在露天堆场库上设置“鱼骨”形排水沟,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露天堆场内原材料附液和雨水;收集的原材料附液和雨水可通过外部总排水管输送到污水处理站处理,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排放,这样即可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也改善厂区的景观和工人的劳动条件,而且该排水装置可加快了库内原材料的干燥速度,缩短了干燥的时间,也为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鱼骨”形排水沟内铺设卵石,在排水沟上放置抗老化的高分子材料制作的过滤层,这样就可使细小颗粒的原材料不会随水排出,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及污水处理难度;设置在排水沟上的格栅盖板用钢材、铸铁等材料制作,其强度能满足上面的车辆荷载和堆煤荷载,不会影响仓库的存储和卸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它包括露天堆场1,露天堆场1修建在原料库的一侧或两侧,露天堆场1的地坪用具有一定强度又能防渗的材料(如混凝土、石灰三合土、干砌片石下铺防渗材料等)铺筑为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形,在露天堆场1内的最低处修建一条用混凝土浇筑或用浆砌片石砌筑的排水沟2,修建好的排水沟2的上端面与两侧露天堆场1地坪面的夹角β为1°~5°(如图3所示)。在排水沟2两侧还隔段修筑有分排水沟4,分排水沟4的一端与排水沟2连通,并且分排水沟4与排水沟2之间的夹角α为45°~90°。在排水沟2上还连接有用钢筋混凝土管制成的外部总排水管3,外部总排水管3埋在地下,且外部总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污水处理站相通;这样就可通过分排水沟4、排水沟2和外部总排水管3将露天堆厂内的原材料附液和雨水排入到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也改善厂区的景观和工人的劳动条件。
如图2所示,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内放置有用卵石制成的卵石渗水层5,用卵石制成的卵石渗水层5既可通过卵石空隙排水,也能起到支撑作用。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上还制作有凹台8,在凹沿8上铺设有一层高分子滤水层6,高分子滤水层6采用抗老化的高分子材料(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HDPE防渗膜)制成,在排水沟2和分排水沟4的凹台8内还嵌放有格栅盖板7,格栅盖板7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也可以用钢材、铸铁等材料制作,其强度应能满足上面的车辆加载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