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012.6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550008***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硫化 活络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硫化机活络模所用的组合式连接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盘是一个整体,连接盘的上端设有下法兰,在下法兰的上面采用两个左、右对称的左上半法兰和右上半法兰将活络模的水缸轴上的凹槽夹住,上、下法兰用螺钉固定,使活络模的水缸轴与连接盘连接。由于现有的连接方法一般都用多个螺钉固定,而连接处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蒸汽温度约为150摄氏度,螺钉很容易生锈,维修时要拆装这么多的锈蚀、变形的螺钉也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另外活络模的水缸轴工作时是往复运动的,固定法兰的螺钉受到往复运动推拉,很容易滑丝或断裂,导致模具和设备损伤;现有的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是一个整体,该连接盘自身的重量很重,维修或拆装时需要三、四个维修人员方可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解决因螺钉的变形和断裂造成的模具和设备损伤;并减少维修成本和维修人员的强度,提高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盘1,连接盘1由对称的左盘2和右盘3组合而成,连接盘1的内孔中设有凸台4,左盘2和右盘3夹在活络模水缸轴的凹槽中,连接盘1的一端设有固定颈5,连接盘1的另一端设有圆盘6,固定颈5上套有固定套7,固定套7上设有安装定位螺钉8,圆盘6上设有连接孔9。
上述的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中,所述的连接孔9与活络模上盖板的连接孔相配。
前述的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中,所述的圆盘6一侧沿圆周呈放射状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筋板10。
前述的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中,所述的连接孔9在筋板10一侧设有圆台11,连接孔9的另一侧设有凹孔12。
前述的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中,所述的固定颈5一端设有倒角,固定颈5与固定套7的间隙为动配合。
前述的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中,所述固定颈5与固定套7的配合间隙为0.08-0.17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由一个整体一分为二,采用对称的左、右两个连接盘组合而成,维修时可以将连接盘分别拆装,便于维修,减少维修成本和维修人员的强度,提高维修效率。另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依靠连接螺钉承力的连接方式,采用活络模水缸轴上的凹槽和连接盘内孔中的凸台连接承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螺钉容易变形和断裂而造成模具和设备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左连接盘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右连接盘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2的俯视图;
附图5是附图3的俯视图;
附图6是附图2的仰视图;
附图7是附图3的仰视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套的示意图;
附图9是附图8的俯视图;
附图10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连接盘,2-左盘,3-右盘,4-凸台,5-固定颈,6-圆盘,7-固定套,8-安装定位螺钉,9-连接孔,10-筋板,11-圆台,12-凹孔,13-活络模水缸轴,14-右上半法兰,15-下法兰,16-螺钉,17-现有的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18-左上半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组合式硫化机活络模连接盘。如图1所示,它包括连接盘1,连接盘1是由对称的左盘2和右盘3组合而成。左盘2和右盘3的结构见图2至图7。连接盘1的内孔中设有凸台4,左盘2和右盘3的凸台4夹在活络模水缸轴13的凹槽中,连接盘1的形状象个锥形,连接盘1的锥形顶端设有固定颈5,可以把左、右两个连接盘合拢后套上固定套7,并用安装定位螺钉8固定,固定套7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轻松的将固定套7套入固定颈5中,固定颈5的一端设有倒角,固定颈5与固定套7采用动配合,其配合间隙为0.12毫米。连接盘1的锥形底端设有圆盘6,圆盘6上设有连接孔9,连接孔9与活络模上盖板的连接孔相配。圆盘6有一面沿圆周呈放射状设有6个筋板10。每个连接孔9靠筋板10的一侧设有圆台11,连接孔9的另一侧设有凹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光能与热能双热源中央热水装置
- 下一篇:心电图用胸前导联吸盘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