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594.9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飞;邵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H05K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11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结构 应用 这种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将物体吸附于表面的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吸盘已成为随处可见的机械结构。吸盘用以将物品吸附于平整的表面。吸盘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式产品,例如是电子装置、玩具、装饰品、精美礼品及家居用品。
吸盘的材料一般为软性材质,例如是橡胶、塑胶或高分子材料。利用软性材质可以形变的特性,吸盘与欲吸附的表面间即形成可形变空间。当使用者朝表面挤压吸盘时,可形变空间受到压缩而变小。使用者放开吸盘后,吸盘产生形变回复力。在吸盘逐渐回复原形的同时,可形变空间的气体密度逐渐减小,而使得可形变空间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此时吸盘即可透过大气压力而吸附于表面。
然而,传统吸盘的可形变空间的变化是透过吸盘的形变回复力。因此,可形变空间的变化量并不大,所以可形变空间与外界的压力差不大,造成吸附效果不佳。
此外,传统的吸盘回复原形的形变程度无法固定,可能造成吸附效果不佳,甚至无吸附效果。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皆透过吸盘吸附于车内玻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吸盘的吸附效果更是受到严重的考验。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吸附效果佳的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实为目前产业研发的重要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利用凸轮杆及凸轮槽的搭配设计,使得吸盘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盘结构,耦接于物体表面上,用以将物体吸附于耦接的表面。吸盘结构包括软性吸盘、吸盘壳及把手。软性吸盘与表面之间具有可形变空间。当可形变空间扩张时,可形变空间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以使软性吸盘吸附于表面。当可形变空间复原时,可形变空间的气压等于外界的气压,以使软性吸盘脱离于表面。吸盘壳用以抵靠软性吸盘,以使可形变空间形成密闭空间。吸盘壳至少具有凸轮槽,凸轮槽具有第一定位位置及第二定位位置。第一定位位置邻近于软性吸盘,第二定位位置远离软性吸盘。把手耦接于软性吸盘,把手用以带动软性吸盘,以使可形变空间产生形变。把手至少包括凸轮杆,插置于凸轮槽内,并可滑动且定位于第二定位位置或第一定位位置,以对应地扩张或复原可形变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备此吸盘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及吸盘结构,其中吸盘结构耦接于机壳,用以将机壳吸附于一物体的表面。吸盘结构包括软性吸盘、吸盘壳及把手。软性吸盘与表面之间具有可形变空间。当可形变空间扩张时,可形变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致使软性吸盘吸附于表面。而当可形变空间复原时,可形变空间内的气压实质上等于外界的气压,以使软性吸盘脱离于表面。吸盘壳用以抵靠软性吸盘,以使可形变空间形成密闭空间。吸盘壳至少具有凸轮槽,凸轮槽具有第一定位位置及第二定位位置。第一定位位置邻近于软性吸盘,第二定位位置远离软性吸盘。把手耦接于软性吸盘,用以带动软性吸盘,致使可形变空间产生形变。把手至少包括凸轮杆,插置于凸轮槽内,并可滑动且定位于第二定位位置或第一定位位置,以对应地扩张或复原可形变空间。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吸盘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装置,利用凸轮杆及凸轮槽的搭配设计,除了使吸盘结构可稳固地将物体吸附于一表面外,更具有多项优点,以下仅列举部分优点如下:
1.吸盘结构的可形变空间藉由使用者直接施力而扩张,可形变空间与外界的气压差足以达到一定程度,而获得良好的吸附效果。
2.把手的凸轮杆可定位于第二定位位置,可形变空间可维持于一定的扩张程度,以维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3.在拉动把手的过程中,吸盘可系可推抵软性吸盘的边缘,以使可形变空间形成一密闭空间。
4.吸盘壳系覆盖于软性吸盘外侧,吸盘壳可保护软性吸盘以减低来自外界的物理或化学性的伤害。并可于拉动把手时,推抵软性吸盘外缘以避免可形变空间漏入空气,增加吸附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吸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2A绘示了图1的吸盘结构未吸附于表面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了图1的吸盘结构吸附于表面的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1的凸轮杆的放大图;
图4绘示了图1的轮槽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图4的凸轮槽沿截面线的示意图;
图6A绘示了图1的凸轮杆由第一定位位置朝向第二定位位置滑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5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壁锥形体窗口钻孔专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弹簧夹头模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