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270.5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9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琳;吴德清;何静;陈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人体 部位 隐藏 金属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检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不断高涨的反恐形势,满足不同场合的安全要求,人们设计了多种金属探测器。现有的金属探测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手持式探测器,另一种是固定式探测器。对于手持式探测器虽然具有携带方便、不受使用场地的限制的优点,但是,由于是采用由检查者手持该探测器对被检查者的有关部位进行探测,既不方便,又会对被检查者产生心理负担。而对于固定式探测器,包括通道式和脚踏式,其中通道式只能检测是否带有金属,至于金属在哪儿,还要手持式探测器辅助;而对于脚踏式只能检测鞋底部位是否带有金属,而对于脚踝部位是否带有金属则不能探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该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解决人体低部位的金属检测问题,从而达到检查隐藏违禁物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设置在探测器本体上的探测传感器和与所述探测传感器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其特点是,
所述的探测器本体包括一脚踏区域和一脚踝区域,所述的脚踏区域包括用于被检测者踏脚的两个踏脚部,所述的脚踝区域包括分别设在该脚踏区域两侧和设在两个踏脚部之间的隔离板;
所述的探测传感器包括针对人体脚踝区的三个脚踝探测传感器和针对左右两只鞋子的两个鞋子探测传感器,所述的三个脚踝探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隔离板上,所述的两个鞋子探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踏脚部上;
所述的每一探测传感器连接一检测电路;
还包括一信号选择电路、一数据处理电路、和人机接口设备;
所述的各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选择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人机接口设备连接,并通过人机接口设备显示。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各检测电路结构相同,各包括一振荡器、一发射线圈、一接收线圈、一基准线圈、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波形变换器、检测信号解调器;
所述的振荡器输出一振荡频率到发射线圈;所述的接收线圈和基准线圈分别耦合发射线圈发出的信号,其中: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连接,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滤波器连接;基准线圈的输出端与波形变换器连接;滤波器和波形变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信号解调器连接;检测信号解调器的输出端与多路选择开关连接。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由多路选择开关构成。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数据处理电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人机接口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输出的数据通过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出来。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计算机显示器通过USB连接线或通过无线网卡的方式与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人机接口设备包括喇叭和LED指示灯,所述的发声电路和LED指示灯电路分别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还包括A/D转换器,设置在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还包括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分别设置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上述检测人体低部位隐藏金属的探测器,其中,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包括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采用在脚踝部位和鞋底部位安装传感器,该五个传感器分别对人体低部位的区域进行探测,并对探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隐藏武器的有无和定位,从而消除通道式金属探测器(安全检测门)的检测盲点,形成互补,使安全防范更加的严密科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果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