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8957.7 | 申请日: | 200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G08B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芝华 |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睡眠 多功能 自动 监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人体睡眠的保健电子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根据人体睡眠过程中生理参数与睡眠质量的相关规律,在控制器的协调下科学地实施应睡提示、入睡催眠、睡眠监视与适时唤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体睡眠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失眠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体涉及慢性失眠与睡眠打鼾等问题。对于晚间入睡困难的失眠问题,医学界早已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例如耳针等);对于睡眠打鼾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问题,近年来正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常规的治疗对策往往是手术治疗。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睡眠质量不高的问题却因其还未发展到医学上的患病状态而基本处于未被问津无人重视的状态,有些人只能靠服用保健品勉强维持;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晚间错过最佳入睡时机引发的入眠困难和睡眠不足、早晨突然被闹钟粗暴叫醒时的头晕脑胀,以及稍不留神嗜睡过头后导致的精神不振等,这些睡眠质量问题常常影响人们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日积月累便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此外,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睡眠意外卒死,因其事后难以追究和无法补救,以致至今未能找到合适有效的规避措施,这显然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极不协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其目的在于针对大多数普通人常因睡眠质量不高且缺乏有效监护和治疗手段,而导致的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学习效率的弊端。本实用新型以实测的人体睡眠生理参数为依据,参照这些参数与人体睡眠质量的对应关系,由控制器根据睡者以往睡眠习惯和当前设定的应苏醒时间,科学地实施应睡提示、入睡催眠、睡眠监视与适时唤醒,由此帮助睡者获得最佳的睡眠效果、最清醒的苏醒感觉以及规避睡眠卒死的意外,进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准和日常工作效率。
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包括一个仪器主机和睡眠传感器与振动器,仪器主机正面为一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扬声器、键盘和显示器,其侧壁有通讯报警接口;其特点是:仪器主机的侧壁还设置有外设接口,分别与睡眠传感器和振动器连接;睡眠传感器和振动器与睡者身体适当接触,实时监测睡者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并转换为数字信息,由控制器在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参数进行分析判断,以便用乐音、振动及通讯报警方式对睡眠者进行“应睡提示、入睡催眠、睡中监视、睡终唤醒”的睡眠全过程监护。
所述的仪器主机内由信号调理器、模数转换器、控制器、音乐存储驱动器、振动驱动器、电源组成,其特点是:信号调理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睡眠传感器连接,信号调理器的输出端经模数转换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扬声器经音乐存储驱动器和控制器相连接;振动器经振动驱动器与控制器相连接;键盘、显示器、通讯报警接口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的睡眠传感器以床垫的方式平整地铺设在床上,与睡者身体保持不易察觉的适当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通讯报警接口可以向远端报警,可设计为有线报警,也可设计为无线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直接采集人体睡眠时的生理参数,结合跟踪分析睡者日常睡眠所具规律,科学地实时管理人体睡眠的全过程,有效实施应睡提示、入睡催眠、睡眠监视与适时唤醒,由此帮助睡者获得最佳的睡眠效果、最清醒的苏醒感觉以及规避睡眠卒死的意外,进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准和日常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善睡眠的多功能自动监护仪的内部结构图。
1.睡眠传感器,2.信号调理器,3.模数转换器,4.控制器,5.音乐存储驱动器,6.扬声器,7.振动驱动器,8.振动器,9.显示器,10.键盘,11.通讯报警接口,12.电源,13.仪器主机,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8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真空隔热的水龙头和管道
- 下一篇:武器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