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6768.6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姚忠义;黄泰硕;张新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稳定 安装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一般包括有衬套及上、下支架,是悬架系统中用于将稳定杆装配到底盘悬架系统中的连接件,其作用是固定稳定杆和吸收稳定杆工作过程中的振动能量,避免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所以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吸震缓冲特性。另外车辆行驶过程中稳定杆转动比较频繁,尤其在路况较差的路面,此时稳定杆还有轴向移动的运动趋势,所以要求稳定杆衬套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装配稳定性。目前基本上是依靠衬套自身结构的改变来防止衬套发生轴向移动,这样就使衬套的结构变的复杂,加工成本增加;另外大多数衬套都是纯橡胶材料,稳定杆在转动时和橡胶衬套直接接触摩擦,产生的热量直接被衬套吸收,这就使衬套的老化加快,缩短了衬套更换周期,而衬套更换起来往往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不仅增强了其装配稳定性,还大大减缓了衬套的老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用于将稳定杆装配到底盘悬架系统中,包括衬套、上支架及下支架,衬套套设在稳定杆上,上支架及下支架配合支撑衬套,所述下支架上还设有可限制衬套轴向移动的翻边结构,所述的翻边结构与衬套两端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在其下支架上增加了翻边结构,不仅能限制其轴向移动,而且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衬套自身的形状来达到此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所述衬套内侧还设有耐磨层,耐磨层设有供稳定杆放入的第二切口。
耐磨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强的特点,因此可以达到减缓衬套老化速度的目的,避免因经常更换衬套而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包括衬套3、上支架1、下支架2及耐磨层5,耐磨层5在衬套3的内侧,且设有供稳定杆放入的第二切口8,衬套3也相应的设有可供稳定杆放入的第一切口7,上支架1及下支架2配合支撑衬套3;另外下支架2还设有可限制衬套3轴向移动的翻边结构4。
上述翻边结构4是由下支架2中部两侧向上翻折而成,并与衬套3两端面贴合,这样可以限制衬套轴向移动。优选地,为了更好的达到此目的,在衬套3的上部轴向两侧还可设有凸缘6,两者结合可使装配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用于将稳定杆装配到底盘悬架系统,具体地是装配到底盘悬架系统中的副车架上。其中,上支架1的内表面及下支架2的外表面分别与衬套3的上、下表面贴合,用以配合支撑衬套3,并且上支架1及下支架2两端侧翻为两带螺栓孔的连接耳,螺栓(图上未画出)通过上支架1及下支架2的螺栓孔将稳定杆固定到副车架上。
优选地,衬套3可采用天然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的混合橡胶制成,使其具有抗压能力强、不易产生永久变形、减震缓冲性能好等优点。
优选地,耐磨层5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该材料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强,这样就避免了稳定杆和衬套之间的直接接触摩擦,提高了稳定杆衬套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冷气机排风管的隐藏结构
- 下一篇:一种还原反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