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屏幕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821.0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姜贤昌;杨怡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贤昌;杨怡娴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颖玲 |
地址: | 150036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屏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屏幕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计算机日趋小型化,便携化,小型计算机显示器很小,对于计算机工作者来说使用非常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个主机配置双屏幕显示器的技术,双屏幕显示器技术可以两个屏幕显现不同图像,可各自使用互不影响;可以使两个屏幕显现相同图像,同时操作;可以单独使用主屏,不使用副屏;也可以同时使用主、副屏,使用鼠标拖动文件于主、副屏,可以两个屏幕共同显示一个画面。
但是,双屏幕显示器存在的问题是:两个屏幕是独立的,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的双屏幕显示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屏幕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屏和副屏,其中,所述主屏设有滑道,副屏通过滑道与主屏叠合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道为双滑道,分别设置在主屏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副屏插入滑道,与主屏叠合在一起。或者,所述滑道为单滑道,所述副屏上对应设置有插接板,该插接板插入滑道,副屏与主屏叠合在一起。
所述滑道为可延伸结构。该滑道外设有保护壳,该保护壳与滑道形成容纳副屏的中空槽。
其中,所述显示器主屏一侧设有铰链,所述副屏与主屏铰接在一起。该铰链的一侧连接有转轴,所述副屏连接至转轴。
所述转轴上设有插口或插接件,所述副屏上设有插接件或插口,副屏与转轴插接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屏设有可拆卸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双屏幕显示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1、主屏与副屏通过滑道连接的方式,在不使用时,副屏插入设置在主屏上的滑道内,与主屏叠合在一起,节省空间;使用时,滑道可延伸至主屏外侧,用于支撑副屏,使计算机使用者都可以更加方便、轻松地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主屏和副屏铰接在一起,在不使用时,副屏可以与主屏叠合在一起,主屏与副屏之间有微小距离,保护副屏不受损害,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适合多人工作使用计算机的环境;
3、主屏和副屏通过转轴连接的方式,副屏可绕转轴轴心360°旋转,相对而坐的人可同时观看计算机屏幕内容,方便坐在主屏前的人讲解或工作讨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屏幕显示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屏幕显示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副屏旋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滑道的双屏幕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滑道的双屏幕显示器的主屏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单滑道的双屏幕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单滑道的双屏幕显示器的主屏侧视图;
图8是图4中双滑道延伸于的主屏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屏幕显示器实施例4的主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显示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屏幕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屏1和副屏2,所述显示器主屏1一侧设有铰链3,所述副屏2与主屏1铰接在一起。
在不使用时,副屏2可与主屏1叠合在一起,以节省空间。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双屏幕显示器,如图2,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屏1与副屏2所述显示器主屏1一侧设有铰链,所述副屏2与主屏1铰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3一端连接在显示器主屏1上,另一端连接有转轴5,副屏2与转轴5连接,并可以转轴轴心为中心360°自身旋转。如图3所示,为副屏2以转轴5轴心为中心旋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转轴5上可设有插口,副屏2上对应设有插接件,副屏2可插接于转轴5上,使副屏2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
当然,还可以反向设置,即,在转轴5上设有插接件,而在副屏2上设置插口。
实施例3: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双屏幕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屏1和副屏2。
在显示器主屏1的正面或者背面设有双滑道6,如图4、5所示,在不使用时,可将副屏2插入双滑道6中,与主屏1叠合,以节省空间。
本实施例中,双滑道6分别设在主屏1的上、下两侧。当然,双滑道6还可以分别设在主屏1的左右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贤昌;杨怡娴,未经姜贤昌;杨怡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层复合金属增强聚乙烯管材的制作装置
- 下一篇:叠层多级电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