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产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545.6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堀口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堀口昇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朋 |
地址: | 日本香川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产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可以升为高电压升压回路的离子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高电压部与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装置,由于放电效果不佳,导致带电产生的影响没有完全排除掉。
目前,通过如下的方法来来抑制带电:离子产生部产生正离子的电极、升压回路、整流回路的各0(V)接线头与FG(Frame Ground,框体放电)相连接,对于FG,在外部设有地线或者将带电防止材料涂在外框及把材料熬进去的方法来抑制带电(详情可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平11-191478号公报,说明书第1-3页,图1-2页)。
例如由整流回路、升压回路、离子产生部、送风机组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高电压部的FG与离子产生部阳极侧的FG,对于上述整流回路的交流电输入部在没有连接地线的情况下,离子产生部的阳极侧有电荷存留,向大气中排出的大量离子表示带有正电电荷的状态,或带有升压回路的框体自身存留有电荷,所以带电,向大气中排出的离子不表示正、负电荷状态,与大气中自然存在的离子状态相同,不能获得离子产生效果。
如上述的离子产生器,上述的整流回路、升压回路、离子产生部、送风机组成的各0v接线头与FG连接,另一方FG通过例如变阻器(Varistor)、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的非线性元件与电源输入部的地线极相连接,这样可以防止上述阳极板带电。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接线时容易出现人为的交流电源地线极与正极的错误连接,一旦错误连接,就会破坏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离子发生装置中的非线性元件的连接,从而使得升压回路装置的阴极以及框体放电,并且也避免了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形。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产生装置,包括交流电源输入部、交流电平滑整流的交流平滑整流回路、将平滑整流后的直流升为高电压的升压回路、由一对相对的正极、负极构成的离子产生部和将这个离子产生部产生的正离子或者负离子送出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部的正极分别通过第一、第二非线性元件与所述交流电源输入部的正、负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子产生装置,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离子产生部的正极侧有电荷存留,向大气中排出的大量离子表示带有正电电荷的状态,以及由于框体带电的原因,向大气中排出的离子不表示正、负电荷状态给予改善,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离子产生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离子产生部通过第一、第二非线性元件与交流电源输入部的正、负极以同样的连接方式连接,因此,在接线时,可以避免交流电源输入部的地线极与正极接错。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包括有防止带电回路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回路图。
图1中的符号说明:
1-防止带电回路图
2-整流回路
3-升压回路
4-离子产生部、4-a负极、4-b正极
5-送风机
6-交流电源输入部
7-a-第一非线性元件、7-b-第二非线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电晕放电装置、等离子体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大气中设置的放电电极的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高电压,引起放电现象产生离子。由于放电现象,大气中的正离子数、负粒子数共同上升。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即使将所定的不引起放电现象的高电压于大气中加到设置在大气中的放电电极的阴极与阳极之间,大气中的正离子数、负离子数共同上升。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其中,将电极部分不伴随放电现象的部分称为离子产生部。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包括交流电源输入部6,交流电平滑整流的交流平滑整流回路2,将平滑整流后的直流升为高电压的升压回路3,和由一对相对的阳极4-b、阴极4-a构成的离子产生部4,以及将这个离子部4产生的正离子或者负离子送出的送风机5。为了防止上述离子发生部4的阳极4-b以及装置框体带电设置了防止带电回路1,防带电回路1与上述整流回路2、升压回路3、离子产生部4、送风机5的各个FG相连接,与此同时防止带电回路1是将与上述的FG,以及离子产生部4的阳极4-b与上述交流电输入部6的正负极以第一、第二非线性元件7-a、7-b为媒介相连接的带电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堀口昇,未经堀口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管
- 下一篇:暗钩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