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刷马达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431.1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端子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刷马达,特别是指一种组装简便、体积缩小并可节省线材的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业、民生与资讯设备,例如工业机器、电路板元件自动组装设备、冷气机、电动机具、事务机器、气动起子、舞台灯、食物料理机等等旋动器具;而前述工具所使用的无刷马达1,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设有一马达本体10,马达本体10前端凸伸轴杆100,马达本体10后方设有驱动器11,一控制器12,是以电线120与驱动器11连接,供控制马达的转速、转向等;由于传统的无刷马达1的马达本体10、驱动器11及控制12间都须以电线110、120连接,组接较为麻烦,而且又耗费线材,再者,当器物使用时,马达的震动容易使电线接点松脱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形。
缘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无刷马达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加以研究、设计,遂得以首先实用新型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组装简便、体积缩小并可节省线材的无刷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设有马达本体,马达本体前端凸伸轴杆,而马达本体是设置在马达座上,马达座上设有若干穿孔,在马达本体后方接设有一驱动器,且所述的驱动器与所述的马达本体电连接,所述的驱动器外侧还设有按压开关,以供启闭无刷马达的作动,所述的驱动器是设置在一容置座内,所述的容置座上设有若干螺孔与马达座的穿孔对应,若干螺件穿过所述的穿孔螺组在所述的螺孔内,在驱动器后方接设有一控制器,且所述的控制器与所述的驱动器电连接。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器与与所述的马达本体内部的线圈之间焊固有导电线,以形成电连接。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器是通过金属插脚插设在控制器的插脚孔中,以形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组装方便且快速,且整体的构件极为精简,并可降低线材使用的成本,更可避免器物使用时,因马达的震动而发生电线接点松脱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现有无刷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搭配组装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刷马达;10-马达本体;100-轴杆;11-驱动器;110-电线;12-控制器;120-电线;2-无刷马达;20-马达本体;200-轴杆;201-马达座;202-穿孔;21-驱动器;211-按压开关;212-容置座;213-螺孔;214-金属插脚;22-控制器;221-插脚孔;N-螺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刷马达2其主要是设有马达本体20,马达本体20前端凸伸轴杆200,而马达本体20是设置在马达座201上,马达座201上设有若干穿孔202,一驱动器21,是接设在马达本体20后方,所述的驱动器与21与所述的马达本体20内部的线圈之间焊固有导电线,以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的驱动器21外侧设有按压开关211,供启闭无刷马达2作动,所述的驱动器21是设置在一容置座212内,所述的容置座212上设有若干螺孔213与马达座201的穿孔202对应,供螺件N螺组,一控制器22,是接设在驱动器21后方,所述的驱动器21是通过金属插脚214插设在控制器22的插脚孔221中,以形成电连接。
组装时,请参阅图2~图4所示,其是将控制器22组装在驱动器21后方,再把驱动器21令其容置座212的螺孔213与马达座201的穿孔202对应取螺件N螺组接合,即可完成组成一无刷马达1,以供配装在旋动器具内;组装方便且快速,且整体的构件极为精简,并可降低线材使用的成本,更可避免器物使用时,因马达的震动而发生电线接点松脱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形。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端子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端子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