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家用漏电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352.0 | 申请日: | 2007-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7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岳洲;李奎;郑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上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14 | 分类号: | H02H3/14;G05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家用 漏电 保护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领域中的家用单相漏电保护器,尤其是一种漏电动作电流值可以调整并且能对被保护电路漏电电流进行自动跟踪以及能适时显示漏电电流的家用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家用小型漏电保护器有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分励电子元件漏电保护器、集成电路漏电保护器等种类,其构造是由绝缘塑料外壳、触头和灭弧系统、手动操作机构、过电流保护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组件板(或电磁装置)、漏电脱扣器、试验按钮、指示灯等组成,都具有过电流保护、漏电保护、欠(过)压保护功能,漏电电流整定值30mA(或50mA)。但是,都不具备漏电动作电流值可以调整而且对线路漏电电流进行自动跟踪以及漏电显示、电压显示功能。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家用小型漏电保护器中其结构上没有使用单片机控制电路技术和漏电自动跟踪电路、漏电显示和电压显示电路,显然就不能根据家庭用电现场的漏电电流大小而适时进行调整,也不能及时显示被保护电路漏电电流的大小和漏电动作值以及电压值,因此,在现有的家用小型漏电保护器中缺乏智能化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用漏电保护器,不但具有漏电、过载、短路、过压、欠压保护功能,而且还具有漏电动作电流值调整(根据漏电保护需要可以调整10、20、30、50mA四档)以及漏电自动跟踪(20、30、50、75、100mA)和漏电电流显示,电压显示等智能化功能。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使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家用漏电保护器,包括绝缘塑料外壳、触头和灭弧系统、热电磁式脱扣器、手动操作机构、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放大元件、单片机、漏电脱扣器、试验装置、显示装置和指示灯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式短路瞬时保护装置、漏电动作电流值调整电路和漏电自动跟踪电路、过压和欠压检测保护控制电路、远程分闸控制元件。
零序电流互感器LH(1)有两个二次线圈,其中一个线圈与按钮RW1和R14所构成的模拟发生电路与单片机U3(6)连接,另一个线圈与漏电信号放大电路(4)连接,漏电信号放大电路(4)与单片机U3(6)连接。电压检测控制电路(3)与单片机U3(6)连接,漏电值调整和自动跟踪电路(5)与单片机U3(6)连接,电源电路(7)与单片机U3(6)连接。单片机U3(6)连接分闸控制电路(9)和漏电电流显示以及电压显示电路(8),构成所述的漏电保护和过压欠压保护控制装置。电阻R32、R34、R36分别与档位开关JP1、JP2、JP3串联后的电路中三个中间点分别通过R31、R33、R35连接到单片机U3(16C711)的RB4、RB5、RB6管脚上,构成所述的漏电动作电流值调整和漏电自动跟踪控制电路(5)。电阻R30与档位开关JP4串联后的电路中间点通过R29连接到单片机U3(16C711)的RB7管脚上,构成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3)。电阻R37~R43并联后接液晶显示器LED3,三极管T2~T3集电极接地、发射集接液晶显示器LED3,构成所述的漏电电流显示和电压显示电路(8)。由铜线圈(12)与电磁铁铁心(11)组成的电磁式脱扣器(13),其中动铁心(11)与锁扣(14)连接,构成所述的电磁式短路瞬时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工业级芯片单片机U3(16C711)、同时增加了漏电动作电流值调整和漏电自动跟踪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漏电动作电流值在10、20、30、50mA四档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对被保护电路漏电电流在20、30、50、75、100mA范围内实现漏电自动跟踪和显示,从而提高了家用漏电保护器智能化程度,也保障了本产品性能上的先进性和安全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和漏电电流调整以及漏电自动跟踪等控制原理方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智能家用漏电保护器内揭示电磁式短路瞬时脱扣机构的正视图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零序电流互感器,10、热过载保护脱扣器,11、电磁脱扣器动铁心,12、电磁脱扣器铜线圈,13、电磁式短路瞬时保护脱扣器,14、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上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上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