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3577.4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陈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鋧鑫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单兆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类,特别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产品,如数位相机、MP3随身听等,已从早期使用干电池作为电力供应来源,转为使用轻薄短小的锂电池等作为电力供应来源了;
锂电池除了体积轻薄短小之外,还具有可重复充电使用的特性,因此,许多电子产品皆有对应其规格的锂电池作为电力供电来源;
如附图1所示,常用的锂电池A一侧设有复数金属片A1,各金属片A1分别代表正、负极与接地,电池A通过金属片A1与电子产品或充电器电性接触,进行充电或放电的动作;
电池A在充电时,必须通过所谓的充电器进行充电,但各类电池A的金属片A1并不相同,因此,充电器或电池的生产制造商,就必须对应不同规格的电池A,去设计对应的充电器,但充电器必须通过许多测试与检验之后,方可量产上市,不同规格的电池A有不同排列组合的金属片A1,导致电池A与充电器的生产制造商必须制造许多规格不同的电池A,藉此测试充电器与电子产品,不仅麻烦而且浪费成本,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解决了常用电池与充电器规格不同,导致电池与充电器的生产制造商必须制造许多规格不同的电池,藉此测试充电器与电子产品,不仅麻烦而且浪费成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本体,该本体一端延伸有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滑移槽,该滑移槽与本体间的延伸部上设有复数的导电槽,导电槽内分别布设有导电板;复数的滑移勾体,各滑移勾体具有可套合于延伸部的套勾面,该套勾面设有可在滑移槽内滑移并定位的滑移块,以及在各滑移勾体表面分别布设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一端延伸出滑移勾体,并弯折有可穿入导电槽与导电板电性接触的接触端;其中,滑移槽为复数并分别设在延伸部的两相对应面上;滑移块为复数并分别设在套勾面的两相对应面内;电池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或锂电池;复数的导电槽与滑移槽为平行并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池本体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可供电池的滑移勾体套入并进行往复位移,滑移勾体布设有导电片,导电片延伸弯折有接触端,接触端穿入延伸部的导电槽内而与导电板形成电性接触,藉此,延伸部设置复数的导电槽并供复数的滑移勾体套入后,可藉由调整各滑移勾体的位置,来改变导电片的距离以及位置,达到与充电器的接触端子形成对位与电性接触,可配合不同位置、尺寸规格的电子装置进行电能传输的目的;复数的滑移勾体与延伸部间可快速的组合与分离,使导电片依照各滑移勾体排列不同,产生不同极性组合,藉此,导电片可对应不同极性排列的电子装置进行电能传输,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电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2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B包括有本体C与复数的滑移勾体D,其中,本体C一端延伸有延伸部C0,延伸部C0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移槽C1,滑移槽C1设为复数时,将分别设在延伸部C0的两相对应面上;滑移槽C1与本体C间的延伸部C0上设有复数的导电槽C2,导电槽C2内分别布设有导电板C3,复数的导电槽C2与滑移槽C1为平行并列;
滑移勾体D分别具有套勾面D0,套勾面D0的两相对应面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移块D1,各滑移勾体D表面分别布设有导电片D2,导电片D2一端延伸出滑移勾体D,并弯折有接触端D3;
电池B可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或锂电池;
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上述构件组合时,分别将滑移勾体D的套勾面D0套合于本体C的延伸部C0上,并将套勾面D0的各滑移块D1各自套入延伸部C0的滑移槽C1内,此时,依照各滑移勾体D的导电片D2所延伸的长度不同,而使各导电片D2的接触端D3穿入与其对应的各导电槽C2内,且各接触端D3将与各导电槽C2内的导电板C3呈电性接触,藉此,电池B内部的电力可经由导电板C3传输到接触端D3,再由接触端D3传输到导电片D2进行供电,或外部电力可由导电片D2传输到接触端D3,再由接触端D3传输到导电板C3,再由导电板C3传输到电池B内部进行电能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鋧鑫企业有限公司,未经鋧鑫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3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牙刷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