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3150.4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3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缪新杰;杨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钮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推钮结构。
背景技术
推钮结构广泛运用于各式开关装置上,常见的例如笔记本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开关装置,该推钮结构通常用来带动一个拴锁结构以达到开启与闭合笔记本电脑的目的,或者用于笔记本电脑上装卸外挂装置,例如电池或扩充坞等外挂装置的装卸。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显示传统笔记本电脑1上用来启用网路功能的推钮结构,如图所示,该推钮结构设于该笔记本电脑1的壳体10,该推钮结构包括设置于该壳体10上的一个第一卡合部100及推钮件20,且该推钮件20具有对应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100的第二卡合部200。如图2所示,该第一卡合部100为开口,且具有相互平行的各侧壁,该第二卡合部200的各侧面则分别平行该第一卡合部100各侧壁,并在该第二卡合部200上设有第一卡钩2000及第二卡钩2001。该第一卡钩2000的体积较小,仅用来定位,而该第二卡钩2001的体积较大且该第二卡钩2001中留有缺口2003,以在该第二卡合部200卡入该第一卡合部100时,该缺口2003可用来卡合设置于该壳体10内的电性开关101,由此,在推动该推钮件20时即可带动该电性开关101,达到启用网路功能的目的。
然而,现有该第一卡合部100为矩形开口,以供该第二卡合部200沿着于该第一卡合内滑动,但是为了易于将该第二卡合部200嵌接于该第一卡合部100,在实际设计时,一般都会将该第二卡合部200的宽度设计成略小于该第一卡合部100的宽度,但却因此使安装的第二卡合部200及第一卡合部100之间存在有一固定间隙。当该固定间隙过大时,会使得该推钮件20产生摇晃及松动等不良状况。
同时,尽管该电性开关可连接有一弹性件(未图示),通过弹力将该推钮件20定位于该第一卡合部100的一个侧壁,但是该弹性件仅能提供单一直线方向的弹力,同样无法解决该第一卡合部100与该第二卡合部200间的间隙所造成的推钮件20摇晃及松动的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状况的出现,常见的改善方法例如增加该推钮件20的第二卡合部200宽度,或者缩小该第一卡合部100的宽度等,以减小该固定间隙。但是,如此一来可能会造成该固定间隙过小;当该固定间隙过小时,在该推钮件20的执行作业时,会因间隙过小而使发生滑动不畅等不良状况,从而造成诸如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难以由该推钮件20执行作业等不良后果,因而严重降低使用者对产品的信赖度,故有损于生产企业的产业效益及品牌形象。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改进的推钮结构以弥补上述的种种缺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顺畅滑动且不松动的推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钮结构,以提升产品的信赖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推钮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设计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钮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该推钮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设于该壳体,且具有一对相互倾斜的第一与第二侧壁;以及推钮件,具有嵌置于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具有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及第二侧壁的二相对侧面,且该第二卡合部具有二个卡钩。
在前述的推钮结构中,该第一卡合部为梯形开口,而该卡钩具有彼此相背对的钩端,且该第一卡合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还包括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三及第四侧壁,其中,该第三侧壁的长度比该第四侧壁的长度短。
此外,至少一个该卡钩为弹性卡钩。在一个实施例中,各该卡钩还具有颈部,且该颈部具有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及第二侧壁的二向外表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推钮结构主要通过将推钮件的第二卡合部,以及供该第二卡合部穿设于该壳体的第一卡合部设计成具有相同的斜度,因此当该第二卡合部向该第一卡合部的宽度较小一侧滑动时,减小两者的间隙,避免了推钮摇晃、松动等弊端,而向另一较宽侧滑动则使滑动越加顺畅,不会有滑动不顺的状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推钮结构进行改进,不仅无须增设任何部件即可提升产品的信赖度,不会有成本提升的困扰,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设计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笔记本电脑的网路功能推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现有笔记本电脑的网路功能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推钮件的底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3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