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增强结构的汽车燃油软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2425.2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0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蒋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亨雷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晓凡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远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增强 结构 汽车 燃油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燃油系统输送燃油橡胶管,特别是一种带有增强结构的、耐油耐高温耐压的汽车燃油软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之一。汽车产量年年刷新,质量档次逐步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特别是随着轿车进入家庭,人们对轿车的适用性、舒适性、可靠性、经济性又有新的追求,同时对环保、省油、经久耐用、维修费用少等社会经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值。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拓展,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长距离运行时间越来越长,各大中型汽车厂研究院所设计出了许多结构紧凑、速度快、油耗低、故障少的新车型,对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提出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高质量及环保型的要求,对易引起老化失效的橡胶部件同样期望有所创新。
汽车燃油管是汽车上的血管,要求燃油管有低渗透性、耐高温、耐老化,耐压、耐寒等特点,并逐步必须达到欧3和欧4标准,这无疑对燃油管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给生产燃油管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NBR/CR橡胶作燃油管的内外胶,只能满足100℃左右环境下使用,而对于快速运转的发动机产生15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燃油管,必须采用新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研发耐油、耐高温、耐渗透性的燃油管,采用新的材料和结构显得很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增强结构的、低渗透性、耐高温、耐油、耐老化的汽车燃油软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增强结构的汽车燃油软管,包括胶管管壁,其特征是:所述的管壁从内向外径向地依次由氟橡胶(FKM)内胶层、丙烯酸酯橡胶(AEM)中胶层、聚酯线或芳伦线增强层、丙烯酸酯橡胶(AEM)外胶层四层构成。
所述的氟橡胶内胶层的厚度为0.5~0.6mm。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气密性优良、耐油、耐温非常好的氟胶,使燃油管有非常好的低渗透性,中胶和外胶采用了丙烯酸酯橡胶,增强层采用了劳伦线或高强度聚酯线,所述中胶丙烯酸酯橡胶与氟胶能优异的粘合,所述增强层与丙烯酸酯橡胶也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能。使胶管整体具有耐油、耐高温、耐老化、耐压和低渗透性的特点,可以达到欧3标准的环保要求,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大大超过了GB10542和国际标准ISO4639.1《内燃机燃油交流输送常规液体燃油用纯胶管和橡胶软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管壁5从内向外径向地依次由氟橡胶(FKM)内胶层1、丙烯酸酯橡胶(AEM)中胶层2、聚酯线或芳伦线增强层3、丙烯酸酯橡胶(AEM)外胶层4四层构成。采用了新型材料并在胶管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在中胶层2的里层衬了一层0.5~0.6mm的氟橡胶(FKM)作为内胶层1,使接触介质的内胶层1具有低渗透性,又有优异的耐油性、耐高温性和耐老化性。采用耐高温、耐油、耐老化的特种橡胶(AEM)作为管体的中胶层2和外胶层4。在中胶层2和外胶层4之间,采用中性角(54°44’)缠绕一层或多层聚酯线或芳伦线增强层3。增强层3缠绕层数的确定取决于实用新型实施的耐压要求。优选各胶层的配方,可有效地解决各胶层之间以及与增强层3之间的紧密结合,使整个管体结合紧密,从而达到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与一般的橡胶软管基本一致,具体工艺方法为内胶与中胶挤出~缠绕增强层一外胶挤出--硫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参数:
燃油渗透强24h/m2≤20g;
使用温度范围-40℃~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亨雷,未经蒋亨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2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倒档机构
- 下一篇:电动观光车车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