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台聚热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2342.3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权贞惠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800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台聚热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尤其指用于烹饪具有聚热节能作用的锅。
背景技术
锅在每家每户的厨房中必不可少,普通的锅底部一般为弧形,在桌面、灶台等地方放置容易倾斜,而且使用时由于热量布满整个锅,还有大量热量向四周扩散,因此热效率非常低,不仅造成烹饪时间加长,燃料的浪费,锅沿的温度过高还容易把人烫伤。为此出现许多聚热节能的锅,但均无法有效解决锅底聚集温度过高而使食物烧焦烧糊问题。专利号为“ZL200320116181.1”的“一种节能锅”,在弧形锅体中下部设置有聚热环,聚热环与锅体固定连接,使用时,火焰就聚在锅底与聚热环内,避免大部分热量流失。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将火焰反射回锅底,而是向四周扩散,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食物易沾在聚热环上,清洗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家庭烹饪提供一种能在平面上稳定放置,具有聚热节能作用的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水平台聚热锅包括烹饪用的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部设置有圆环形水平台,所述水平台的底面与锅体上方的锅沿平行,水平台内壁与锅体底部连接处设置有向上突起的环形槽;
所述位于水平台内锅体底部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夹有蓄热板;
所述蓄热板中间带孔,其形状与锅体底部的上底面、下底面相匹配;
所述的水平台与锅体为一体铸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水平台的设置,使锅体在煤气灶或桌面上都能稳定放置,对锅体加热时,火焰被水平台阻挡后反射回锅体底部,使热量聚集在水平台内的锅底下方,大大提高了锅的热效率,锅底上、下底面间设置的蓄热板可储存并均匀地传导热量,防止因急速传热使食物烧焦烧糊,具有加热快、长期保存热的功能。因水平台与锅体垂直,所以食物不易沾,容易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铸造时模板结构示意图。
1-锅体、2-水平台、3-环形槽、4-上底面、5-蓄热板、6-下底面、7-锅沿、8-下模板、9-上模板、10-铝托架、11-浇注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烹饪用的锅体1,在锅体底部设置有圆环形的水平台2,与锅体一体铸造。水平台2与锅体上方锅沿7所在的平面平行。在水平台2的内壁与锅底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槽3,使火焰在锅体底部向四周扩散时在环形槽3处产生回流,并经由水平台2内壁反射回锅体底部,使热量聚集在水平台内的锅底下方。在位于水平台2内的锅体底部,其上底面4与下底面6之间夹有蓄热板5,所述蓄热板5中间带孔,其形状与锅体底部的上底面、下底面相匹配,孔内为与锅底上、下底面连接的铝材。制作蓄热板的材料可以根据需求从铁、铜、不锈钢、陶瓷、瓷砂、黄土、树脂砂中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混合。铁、铜、不锈钢等由于导热快,可以使锅加热速度加快,陶瓷、瓷砂黄土树脂砂等的比热高于锅体,因此能储存一定的热量,使食物不会因为集聚热量过多温度集中而烧焦烧糊,并且还具有保温功能。
如图2所示,在铸造时,下模板8上放置铝托架10,铝托架的高度为蓄热板到上底面的距离,将蓄热板5置于铝托架10上,合上上模板9后,从浇注口11浇入高温铝水,高温铝水流入上、下模板间的型腔,包括蓄热板的孔内,同时将铝托架10融为一体,冷却后将蓄热板5留于锅体底部的上底面4与下底面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权贞惠,未经权贞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2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