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用电磁感应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1538.0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0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楼方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方寿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22300浙江省磐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用电 感应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特别是一种将电磁线圈安装在注塑机的料筒周边上,并在电磁线圈中通入高频交流电,利用金属件料筒自身感应产生的涡流发热,对料筒和料筒内的塑胶粒加热的注塑机用电磁感应加热器。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塑料加工机械,使用面大量广,但现有的注塑机都还是通过包裹在料筒外的电阻丝通电、发热,并用传导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料筒上,由料筒传热使料筒内的塑胶料熔融,进行注射注塑成产品,此种热传导方式其外圈的热量很大一部分都散失到空气中,热传导损耗大、费电、热效率低,并因自身通电发热会产生绝缘老化问题而引起漏电,同时还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的上升和污染,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专利号CN01256319.6“注塑机炮筒电磁涡流加热结构”就提供了一种将注塑机原有的传导加热方式改进为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炮筒加热,但它采用的是将多组电磁铁直接轴向、间隔排列固定在炮筒上的结构,需要加工很多组电磁铁及包裹在电磁铁的金属外壳,加工、安装麻烦、工作量大。若要维修、调换电磁铁还需让注塑机停止生产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影响了注塑机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机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其结构简单,易安装、拆卸、维修方便快捷,制造成本低,安装在注塑机的料筒上与电磁感应加热器控制柜配套使用,大大降低了注塑机的环境温度,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热效率,节电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注塑机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电磁感应加热器控制柜,并电磁感应加热器控制柜的两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的电磁线圈,由绝缘导线绕制成的两线圈,分别紧贴在两半壳的内壁上,线圈的外表面上还填塞固定有保温层构成的两半壳体,并两半壳体套在料筒上固定成壳体,所述的料筒上安装有1个及1个以上的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此电磁感应加热器除具有电磁感应加热的省电节能优点外,还因它采用了直接将线圈紧贴固定在塑料制作的两半壳上,线圈自身不发热,使用寿命长。还在线圈与半壳间加垫有带绝缘的磁条,向外侧屏蔽了交流磁场又提高了线圈产生磁场的强度和热效率。另外还在线圈的外表面填塞保温层,使料筒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到空气中,又提高了料筒的保温性和热效率。线圈和半壳都可单独加工,且易加工,然后装配成整体,使用时再用螺钉将两半壳体抱套固定在料筒上,既便于快速拆卸、调换、安装维修,又不影响注塑机的工作,节能效果显著达到3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拿掉保温层)。
图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安装在注塑机的料筒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半壳8用塑料制成,半壳8的两端边缘有带安装孔的凸缘,边缘处有出线孔,半壳8内壁中间有高起的弧形定位隔条6,为提高磁场强度、热效率及对线圈外侧进行磁屏蔽,在定位隔条6内安放有带绝缘管的磁条7,如图3所示。
导线外套绝缘管,按设计功率计算的匝数绕制成线圈5,并将线圈绝缘处理粘结固定成弧形的整体,分别紧贴在半壳8的半圆形内壁上,线圈5的两引出线9穿过半壳8上的出线孔,引到半壳8外供接线,两线圈5可串联或并联成一体,如图2、图3所示。
线圈5表面与料筒10表面间留有10~12毫米的距离以保护器件的安全,即还在线圈5的外表面填塞固定10~12毫米厚的保温层4,使保温层4直接紧贴注塑机料筒10的表面,如图4所示。
由安装在半壳8上的磁条7、线圈5、保温层4构成半壳体2,如图2所示,半壳体3与半壳体2相同并对称,由两对称的半壳体2、3合拢固定成整体的壳体1,如图1所示。
使用时,将两半壳体2、3合拢包覆套在料筒10外,用螺钉穿过安装孔固定在料筒10上构成整体的壳体1,根据需要可在料筒上同时安装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壳体1,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方寿,未经楼方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直流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良结构的铁氧体磁条电磁炉线圈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