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917.8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郁洪波;周志勇;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B03D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选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以来,各种浮选设备不断涌现,浮选设备选别时的稳定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家不断研究,争相完善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的浮选设备在控制精矿泡沫出量上,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采取在细轴上安装叶片,用小电机带动其旋转,将精矿泡沫刮入泡沫槽。此种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泡沫顺利即时的排出,但在泡沫出量大的情况下,易将未经过完全富集的下层泡沫一并刮入泡沫槽,从而起不到提高选别品位的作用。
另一种是采取自然排出法,即借助后续产生的精矿泡沫不断地将最上层的泡沫顶出,最后排入泡沫槽。此种形式由于上端的精矿泡沫量大,下层的泡沫由于承受上层泡沫产生的重力而得不到即时排出,容易使泡沫本身吸附的有价金属产生脱落,降低精矿的选别品位。
上述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泡沫排出方式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矿物选别是需要尽可多的从矿物中回收有价金属,所以提高精矿品位及回收率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精矿泡沫排出过程、稳定泡沫出量、促进泡沫对精矿的富集、提高最终的精矿选别指标的浮选机的推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结构包括:
锥形推泡体-该推泡体为一倒置的锥台形结构的密封腔体;
环形喷水管-该喷水管为与锥形推泡体上锥台面边等径的环形管,在环形管上开有喷水孔;
喷淋水进水管-该进水管为一进水端垂直联接在环形喷水管上的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推泡体的上锥台平面的直径为浮选机槽体直径的2/3,下锥台平面的直径为浮选机槽体直径的1/8,锥角张度为55~6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喷水管的喷水孔的喷水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通过三个支架杆与槽体固定联接。在浮选过程中,设置在浮选槽上部的锥形推泡体使精矿泡沫在上升到锥形推泡体下部时,遇到锥形推泡体平底的阻力,延长了泡沫对矿物的选别时间,并使其沿锥体的斜面不断向上富集,充分吸附矿浆中的有价金属,不断上升富集的精矿泡沫最终推入外环泡沫槽内。本实用新型上部的喷淋管由喷淋水进水管经其上部直接管接入循环水,循环水充入环形喷淋管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将水沿喷淋管侧下的针眼孔射出,调节水阀门的大小使射出的水柱刚好冲刷到外围的环形泡沫槽,将沉积的精矿泡沫不断的冲入精矿排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有效延长了泡沫对有价金属的吸附,使其沿锥体的斜面不断向上富集,并将精矿泡沫稳定的推入外环泡沫槽,最后由喷淋管水柱全部冲入精矿排出口,从而达到平衡选别过程,稳定精矿泡沫出量和提高精矿选别指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测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一种浮选机中应用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浮选机的推泡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包括:锥形推泡体1-该推泡体为一倒置的锥台形结构的密封腔体;环形喷水管2-该喷水管为与锥形推泡体上锥台面边等径的环形管,在环形管上开有喷水孔6;喷淋水进水管3-该进水管为一进水端垂直联接在环形喷水管上的通管。
本实用新型由一钢板弯制的锥形薄壁与一圆形平钢板焊接组成,下端为锥顶的小口,圆形平钢板与小口焊接,使倒锥底下端封闭。浮选时,矿浆中吸附有价金属的精矿气泡不断的上浮,上升到槽体的最上层,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锥形推泡体的锥底,沿着环形的锥底斜面不断的向上富集,最后被推入外环泡沫槽内,喷淋管接入循环水后,由循环水产生的压力将水柱沿喷淋管侧下的针眼孔喷出,调节循环水流量的大小,将喷射水柱调至恰好喷至外环泡沫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流装置通过三个支架杆4成沿圆周均布焊接,最后通过螺栓连接与浮选机槽体支耳5相连,连接高度高出槽体100~120mm。锥体上部平台直径为槽体直径的2/3左右,下部平台直径为槽体的1/8左右,其中锥体的锥角张度为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