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轨和基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822.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350015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基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轨和基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主板上插 设的模块的导轨,以及一种安装有该导轨的基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讯产品中,为了方便模块的插拔,通常需要使用导轨来安装、固定 模块。例如,在机箱上装设用于辅助固定模块的轨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导 轨,导轨的结构通常如图1和2所示。图1、2所示的两种导轨1都是常见的 导轨形式,大致为条状体,在两侧设有导轨槽12,在条状体的两端设有螺丝 孔11,用于将导轨1通过螺丝钉固定在机箱上,图1和图2中的两条导轨的 区别只是导轨的长度不同。当使用图1和2所示类型的导轨时,模块与主板 之间的装配方式如图3所示,L1为模块3的宽度,L2为主板2的宽度,L3为 整机的宽度,模块3通过插口7插接在主板2上。
从图3中可以看出,整机的宽度L3受到模块3宽度L1和主板2宽度L2 限制,当L2和L1的尺寸固定下来后,整机的宽度L3无法小于L1+L2。这种 限制导致的问题是当实际应用中,模块3和主板2的尺寸都比较大的情况下, 整机的尺寸就变得相当巨大,很多情况下这会造成其它剩余空间的浪费,这 是现有技术的问题之一。
另外,在通讯产品中,通常多款产品都能支持同一模块的应用。经常出 现的情况是:不同的主板由于其对外端口以及内部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主板 尺寸的差别;而在结构设计中,为了降低成本又需采用兼容机箱、或者从外 观美观的角度考虑,会要求产品的宽度小于一个固定值。例如,对应两种型 号的主机,主板宽度会有D1和D2两种尺寸,且假设D1>D2,若整机宽度 L3=D1+L1时,则采用尺寸D2的主板时,会造成成本上、空间上的浪费;而 整机宽度L3=D2+L1,则采用尺寸为D1的主板时,因D1+L1超过了整机的宽 度限制,所以要满足L3值的指标要求,模块3和主板2会有部分交错的区域, 如图4A、4B所示,也就是说模块3必然要伸入一部分到主板2上,这样模块 3两侧只能采用短一些的导轨,其中导轨的长度至少需要缩短为模块3宽度 L1与悬空长度L4之差(L1-L4)或是整机宽度L3与主板2宽度L2之差 (L3-L2),若有其他部件,还需缩得更短。图4A所示即为尺寸D1的产品模 块3和主板2的装配布局,图4A中的L4段就是模块3和主板2的交错部分, 即悬空长度,从侧视图4B中可直观地看出,L4段的模块3是悬空在主板2 上的,上下左右均无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模块存在长度为L4的悬置区, 无导轨支撑,就很容易在拔插的过程中出现印制板形变而导致无法正确插入 接插件的问题,并且L4的长度越大,这种问题越严重,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的 另一问题。
因为现有技术存在以上两个问题,所以现有技术的导轨设计只适用于对 模块、主板和整机尺寸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而在现有的通讯产品中,模块 共用情况普遍存在,由此产生的产品搭配形式多种多样,不可能在设计中始 终采用小尺寸屈就大尺寸的方法,也不可能允许因形变而导致的无法使模块 正常插入主板中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导轨设计以解决这两个技 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导轨, 以实现采用该导轨固定已插入主板的模块时,能够增加模块的稳定性,避免 模块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体装置,以实现增加安装在其上的 模块的稳定性,避免模块发生形变,以及减小整机的尺寸,更加灵活的确定 产品的外观尺寸,并在多种产品兼容同一模块时不再受限于主板尺寸的差异。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提供了一种导轨,包括用于将导轨固定在一基体 上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导轨的至少一端设有悬空区,该导轨的悬空区在导 轨固定到基体上时不与该基体接触,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设置在该悬空区上远 离该导轨端部的一端。
为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体装置,包括基体和导轨,该导轨 上设置有用于将该导轨固定在基体上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导轨的至少一端 设有悬空区,该悬空区与该基体不相接触,至少一个该固定装置设置在该悬 空区上远离该导轨端部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淀粉糊化生面团用硬化促进剂
- 下一篇:一种养生纯色有机小杂粮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