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氨氮废水生化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815.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8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文一波;李天增;王凯;刘海涛;王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101102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氨氮 废水 生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氨氮垃圾渗滤液 等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大、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 金属含量高、氨氮浓度高等特点。垃圾渗滤液氨氮浓度一般从数十到几千 mg/L不等。高出城市污水数十至数百倍。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 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造成垃圾渗滤液中的C/N(碳/氮) 比失调,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最终处理后的出水难以达标,因此垃圾渗 滤液的处理在环境治理中一直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而高标淮的垃圾渗滤液 处理技术运行管理费用高,因此许多填埋场因为资金不足而受限无法使用这 种技术。
目前我国对垃圾渗滤液主要采用生化处理技术,主要工艺为预处理+厌 氧+好氧+深度处理。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处理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 题:
目前垃圾渗滤液废水生化处理技术难以达标排放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渗 滤液中高浓度氨氮难以去除。并且高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这会 影响微生物对COD的去除。为解决高氨氮的抑制问题,通常采用蒸氨或氨吹 脱的预处理方法将氨氮降到普通生化可接受的程度,而蒸氨或氨吹脱装置不 仅运行可靠性极差,还会大大增加处理成本,而现有没有一种适用于生化处 理技术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低成本、且可以保证处理后效果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氨氮废水生化处理装置。适用于生化法 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保证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的去除效果,也可以 降低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氨氮废水生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包 括:
厌氧池、一好氧池和二好氧池串联连接;厌氧池上设有进水口,厌氧池 内设有搅拌机;一好氧池、二好氧池内均设有曝气头,所述的曝气头均通过 管路与空压机连接;二好氧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及回流污水泵回连到厌氧 池;二好氧池内设有超滤膜,超滤膜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的出水污水泵与出水 口连接。
所述厌氧池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污水泵。
所述厌氧池与一好氧池靠紧设置,厌氧池的上端开口高于一好氧池的上 端开口。
所述厌氧池与一好氧池为一体结构,中间通过隔板分隔为两部分,一部 分空间作为厌氧池,另一部分空间作为一好氧池。
所述一好氧池内的曝气头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所述二好氧池内分隔为底部连通的两部分空间。
所述二好氧池内的两部分空间内均设有曝气头,每部分空间内的曝气头 均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所述厌氧池与一、二好氧池的体积比分别为1∶1∶2。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 式将厌氧池、一好氧池和二好氧池串联连接构成处理装置;并通过在一好氧 池、二好氧池内设置与空压机连接的曝气头;二好氧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及 回流污水泵回连到厌氧池;二好氧池的通过超滤膜及与其连接的受PLC控制器 控制的出水污水泵作为出水口。利用该装置与生化法配合进行废水处理时, 使废水从厌氧池上部溢流至一好氧池,一好氧池出水至二好氧池,废水在一 好氧池和二好氧池内停留经生化处理后,通过硝化菌发生硝化作用,将有机 氮NH3-N和转换为NO3-N和NO2-N,回流到厌氧池;厌氧池通过反硝化菌发生 反硝化作用还原为N2排出,达到脱氮的目的。实验表明进水氨氮浓度最高 2500mg/L,出水氨氮浓度25mg/L左右,氨氮去除率90%左右。该装置与生化 法配合可以完全替代运行成本高且管理极为复杂的蒸氨或氨吹脱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污水泵,2-回流污水泵,3-空压机,4-出水污水泵,5-PLC 控制器,6-搅拌机,7-曝气头,8-超滤膜,9-混合液回流管,10-厌氧池,11- 一好氧池,12-二好氧池,13-进水口,14-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