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9812.0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7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7/10 | 分类号: | H02K37/10;H02K37/14;H02K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元件,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在已知的马达结构,例如步进马达中,包括转子组,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转子组外的上定子、中部磁轭单元、以及下定子。如图1所示,在该步进马达的组装过程中,将取付板1与上轴承2铆合,组成取付板单元;之后将该取付板单元与第一磁轭31焊接,形成上磁轭单元;接下来将第一线架41组入上磁轭单元,构成上定子。同时,将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磁轭61、第三磁轭62焊接在一起,形成中部磁轭单元;并将磁石7粘接固定在轴5上,构成转子。而下轴承9与底盖8铆合,组成底盖单元;之后将底盖单元与第四磁轭32焊接,形成下磁轭单元;接下来将第二线架42组入下磁轭单元,成为下定子。
最后,将上定子、转子、中部磁轭单元、以及下定子组装在一起。第一磁轭31与第四磁轭32之间通过焊接相连,两者共同形成外筒单元,将各组件容纳于其中,即完成步进马达的组装。在这种结构中,第一磁轭31与第四磁轭32实际分别包括一体化的磁轭和外筒,以第一磁轭31为例,它是磁轭33与外筒34一体化而形成的组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组装,但部品仍然很多,组装需耗费较多工时。
另一种现有的马达结构中,上述四个磁轭与两个线圈架为一体,外筒、上下轴承等均为单独的部品。这种结构的组装更为简化,但是由于外筒为单独的部品,会增加磁漏的可能性,在组装时,需分别铆合上、下轴承,仍会耗费较多的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马达结构,能够减少磁漏,同时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马达结构,包括转子组,以及依次设置在转子组外的取付板单元、与取付板单元连接的第一磁轭单元、第一线架、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磁轭和第三磁轭、第二线架、及第四磁轭,其中,所述第一磁轭单元包括用于容纳各组件的外筒以及位于所述外筒内的第一磁轭,两者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线架、第二磁轭、第三磁轭、第二线架、以及第四磁轭一体成型,形成定子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外筒与第一磁轭一体成型,减小了磁漏,提升了马达的性能;同时将第一线架、第二磁轭、第三磁轭、第二线架、以及第四磁轭一体成型,形成定子组,且定子组的末端采用封闭方式成型为轴承状,用作下轴承,减少了部品的数量,进一步简化了组装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已知的一种步进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马达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的定子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马达结构包括三部分:设有磁轭的外筒单元10、转子组20、以及定子组30。
外筒单元10包括取付板单元110、以及焊接在取付板单元110上的第一磁轭单元120。其中取付板单元110包括取付板111和上轴承112。在取付板111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孔113。上轴承112即通过铆合固定在上轴承孔113中。第一磁轭单元120焊接在取付板111下方,包括外筒121以及位于外筒121内的第一磁轭122,两者一体成型。外筒121呈中空圆柱形,两端开口,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23,用于供端子针脚340伸出。第一磁轭122与外筒121一体成型,且包括两部分,即环形平板部分124以及从其内缘均匀间隔伸出的磁极齿125,各磁极齿125绕外筒121的轴线向下延伸。
转子组20包括轴210以及通过铆合固定连接在轴210上的磁石220。轴210的上端可伸入外筒单元10内,并与上轴承112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9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高屏蔽连接器公座插头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密封封装的金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