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泪道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861.0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9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荣贵贤;舒琴;吴燕;秦伟;陈萍;王沪渝;游静;骆益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道 引流 | ||
1.一种泪道引流管,包括牵引线和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中部为圆柱体管(1),圆柱体管(1)上部依次为与圆柱体管(1)制成一体并相通的台体管I(2)、台体管II(3)和细圆柱体管I(4),圆柱体管(1)下部为与圆柱体管(1)制成一体并相通的细圆柱体管II(10),所述台体管I(2)下底面直径与圆柱体管(1)直径相同,台体管II(3)下底面直径与台体管I(2)上底面直径相同,细圆柱体管I(4)直径与台体管II(3)上底面直径相同;
牵引线分为牵引线A(6)、牵引线B(7)、牵引线C(8)和牵引线D(9),牵引线A(6)由细圆柱体管I上部口引出,牵引线B(7)由台体管I或台体管II侧壁引出,牵引线C(8)由圆柱体管下端部引出,牵引线D(9)由细圆柱体管II下端口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体管(1)和细圆柱体管I(4)壁上设置有泪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管(1)长度为25-30mm,内径为2-4mm,台体管I(2)长度为15-20mm,上底面直径为1.5-3mm,台体管II(3)长度为4-6mm,上底面直径为0.65-1.5mm,细圆柱体管I(4)长度为17-25mm,细圆柱体管II(10)长度为65-80mm、内径为0.65-1mm,圆柱体管泪孔(11)直径为1.5-2.5mm,位于距离圆柱体管(1)底端0.5-1.5mm处,细圆柱体管I泪孔(5)直径为0.15-0.25mm,位于距离细圆柱体管I(4)上端14-16mm,牵引线B(7)由距离台体管I(2)下底面10-14mm处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A(6)和牵引线B(7)在管内相连,牵引线C(8)和牵引线D(9)在管内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A(6)和牵引线B(7)与牵引线C(8)和牵引线D(9)在管内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管(1)长度为27mm,内径为3mm,台体管I(2)长度为18mm,上底面直径为2mm,台体管II(3)长度为5mm,上底面直径为0.65mm,细圆柱体管I(4)长度为20mm,细圆柱体管II(10)长度为70mm、内径为1mm,圆柱体管泪孔(11)直径为2mm,位于距离圆柱体管(1)底端1mm处,细圆柱体管I泪孔(5)直径为0.2mm,位于距离细圆柱体管I(4)上端15mm,牵引线B(7)由距离台体管I(2)下底面12mm处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A(6)和牵引线B(7)以及牵引线C(8)和牵引线D(9)在管内通过打结的方式连接,所述牵引线A(6)和牵引线B(7)与牵引线C(8)和牵引线D(9)在管内通过打结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材料为硅胶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8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化工泵的泵盖
- 下一篇:离心风机蜗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