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5381.0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宋玲;屈广周;吴彦;李国锋;王宁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02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介质 阻挡 放电 臭氧 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箱(1)、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器(2)、交流高压电源(3)、气源(4)、微孔曝气头(5)和水泵(6)组成,储液箱(1)为设有出气口(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的密封箱体,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器(2)由绝缘介质管(7)、高压放电电极(8)和低压电极(9)组成,绝缘介质管(7)上设有进气口(10);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器(2)放置于储液箱(1)的水中,交流高压电源(3)的输出端与高压放电电极(8)相联,交流高压电源(3)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极(9)的接地端相联,并一同接地;气源(4)通过管道与进气口(10)相连,微孔曝气头(5)与绝缘介质管(7)相连,并放置于储液箱(1)的水中,水泵(6)通过管道与进水口(12)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管(7)是长为10cm~5000cm、内径为1cm~500cm、壁厚为0.05cm~10cm的圆柱型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放电电极(8)为螺纹状、棱型状或光滑型的金属杆,放置于绝缘介质管(7)的中轴处,长为1cm~1000cm,直径0.1cm~100c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放电电极(8)为螺绕环金属丝,放置于绝缘介质管(7)的内壁处,金属丝直径为0.01~1c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介质阻挡放电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极(9)为圆筒型的金属导体,套在绝缘介质管(7)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53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