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895.2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光 |
主分类号: | E05B7/00 | 分类号: | E05B7/00;B60J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5157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门上的部件,具体讲是一种汽车门(内)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门把手形式多样,结构各异,有电子控制的,有滑动式结构,有转动式结构等。其转动式结构的相对而言其操作简单方便,它一般由固定座、活动架、转动机构等组成。但现有技术的转动式结构的汽车门把手一般仍存在以下不足:其转动机构即杠杆机构构成较复杂,使其装配和维修均较困难,既加大了人工成本,又使其故障率较高,工作可靠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维修且工作可靠性强的汽车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和装配框,其特点是:它还包括销轴及其设于装配框上的二个销轴安装座和复位扭簧,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二个销轴安装座的同心销孔内,所述手柄的曲臂上的销孔活动套合在销轴上,所述复位扭簧也套合在销轴上且两端分别抵在手柄的底面和装配框上,设有开锁线束的安装孔的曲臂的自由端深入装配框的孔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的转动机构即杠杆机构仅由复位扭簧、轴销、手柄和安装座铰接而成,整个构成结构十分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其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工作可靠性强。
作为改进,所述复位扭簧套合在销轴上指,复位扭簧套合在一销轴安装座的内侧延伸管上,所述销轴套合在内侧延伸管内;所述的开锁线束的安装孔内有一衬套,所述衬套上有安装线束的卡槽;这样,使安装维修更方便,工作可靠性更强。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外饰框,所述的外饰框采用公扣和装配框上的母扣相互扣合的结构安装在装配框的正面,这样,使安装维修更方便,也使本实用新型更具美感。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装配框的端部有连通孔与装配框外的水平线束通孔,使线束拉动更流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示出衬套及线束)。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外饰框,11、母扣;
2、手柄,21、曲臂,211曲臂的销孔,212、线束的安装孔;
3、装配框,31、安装座,311、安装座的同心销孔,312、安装座的内侧延伸管,
32、公扣,33、装配框的孔,34、水平线束通孔;
4、复位扭簧;
5、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包括手柄2、装配框3和外饰框1。所述的外饰框1采用公扣32和装配框2上的母扣11相互扣合的结构安装在装配框2的正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销轴5及其设于装配框3上的二个销轴安装座31和复位扭簧4。所述销轴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二个销轴安装座31的同心销孔311内,所述手柄2的曲臂21的销孔211活动套合在销轴5上,所述复位扭簧4也套合在销轴5上且两端分别抵在手柄1的底面和装配框3上。所述复位扭簧4套合在销轴5上本具体实施例采用以下具体结构:复位扭簧4套合在一销轴安装座31的内侧延伸管312上,所述销轴5套合在内侧延伸管312内。设有开锁的线束的安装孔212的曲臂21的自由端深入装配框3的垂直方向的孔33内。所述线束的安装孔212内有一衬套,所述衬套上有安装线束的卡槽(图中均未示出)。所述装配框3的端部有连通孔33与装配框3外即车门内的水平线束通孔34。所述线束的另一端与车门锁连接。
需打开车门时,手握住手柄2的长柄部分,向外拉动手柄2,由于手柄2的曲臂21的销孔211活动套合即铰接在轴销5上,所以手柄1绕轴销5的轴线向外转动,带动衬套侧向位移,使安装在衬套上的线束发生侧向位移,拉动线束的另一端从而打开门;当手松开后,在复位扭簧4的作用力下,各零部件反向运动,回位。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各种变化,如所述复位扭簧4也可直接套合在销轴5上;所述的线束的安装孔212内可不设衬套,而是在安装孔212一侧的曲臂21的自由端上设安装线束的卡槽等,即可将开锁线束直接安装在曲臂21的自由端上;也可不单独设外饰框1,而是将外饰框与装配框做成一个整体;等等。总之,凡在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光,未经吴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