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暖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3592.0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8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柯浩志;林呈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浩志;林呈衡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俊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暖 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冷暖交换装置,尤指一种无风扇及压缩机的冷暖交换装置,该冷暖交换装置利用放置在其容置空间内的一降温单元,经由该容置空间底部所设的热交换器,对该冷暖交换装置内的液体进行冷交换。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如:中国台湾第M268546号新型专利),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10内设有控制电路11、水箱12、热交换器14、散热片16、风扇18及压缩机19,其中该水箱12内设有一泵120,该热交换器14内迂回曲折地布设一引流道(图中未示),该热交换器14的中央位置插设有一电热管(图中未示),该壳体10内还设有一冷媒管路15,该冷媒管路15绕设在该热交换器14及散热片16间,且其两端连接在该压缩机19上,该水箱12用以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如:水),该控制电路11用以控制该泵120、热交换器14、风扇18及该压缩机19,其中该泵120迫使该水箱12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14,再被导入一冷暖垫(图中未示),以经由该冷暖垫,返回该水箱12,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
据上所述,当该水箱12内的液体流经该热交换器14时,可由该冷媒管路15内呈低温状态的冷媒,吸收该引流道内的液体的热量,以完成该液体的冷交换,而该冷媒管路15内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则先由该散热片16吸收,再由该风扇18导入的气流,散去该散热片16上的热量,及再经由该压缩机19对该冷媒进行压缩,使该冷媒还原到低温状态;或当该水箱12内的液体流经该热交换器14时,该液体与该电热管进行热交换,使得导入该冷暖垫的液体能保持在所需的冷暖温度。
但由于该冷暖垫为摆放在床铺上使用的物品,因此,该冷暖装置通常是被摆放在床铺附近的位置上,如此,当该冷暖装置开始进行冷交换的动作时,该冷暖装置内的风扇18及压缩机19即开始运转,此时,犹如在床铺旁摆放一台小型的冷气机,且该风扇18及压缩机19运转产生的噪音,将在使用者的耳边嗡嗡,造成使用者的睡眠品质不佳,甚至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故,如何解决该风扇18及压缩机19运转产生的噪音的问题,并能保有该冷暖装置原有的功能,将是一件有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鉴于前述的诸多缺失而提出一种冷暖交换装置,以期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风扇及压缩机产生的噪音的问题,并能提供保有原有冷热交换循环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暖交换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下端固设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内另设有一加热元件,使用者可由该容置空间的上端,将一降温单元置放入该容置空间内,使该降温单元接触到该热交换器的顶面;该壳体内还设有一水箱、一泵及一控制电路,其中该水箱供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该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该泵及该加热元件,其中该泵迫使该水箱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再被导入一冷暖垫,以经由该冷暖垫,返回该水箱,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而该水箱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均匀地与该降温单元进行冷交换,或该控制电路控制该加热元件,使该水箱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均匀地与该加热元件进行热交换,使得导入该冷暖垫的液体能保持在所需的冷暖温度。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实用新型可在完全无需风扇及压缩机的情形下,以最符合环保节能的方式,实现热交换循环,解决了风扇及压缩机产生的噪音的问题,并能提供保有原有冷热交换循环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冷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交换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仅存放水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壳体 2 金属底板 46
容置空间 3 进水口 460
上开口 30 出水口 462
下开口 32 过热保护单元 48
热交换器 4 降温单元 5
加热元件 40 水箱 6
金属顶板 42 泵 7
引流单元 44 控制电路 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浩志;林呈衡,未经柯浩志;林呈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准电流电路
- 下一篇:KD罐蒸机气动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