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526.3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雪元 |
主分类号: | H05B33/14 | 分类号: | H05B33/14;H05B33/26;H05B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2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色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的有机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的显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自从1987年C.W.Tang等人首先报道了较高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众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其相应的发光机理也作了深入研究。但对于有机发光材料制备的单层结构器件,往往其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不高,需要在器件中引入空穴传输层及电子传输层来提高其发光性能,但传输层的引入,可能会使两有机材料界面处形成激基复合物,而使器件发射出激基复合物发出的颜色光。黄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现一般是通过掺杂能发黄色光的有机荧光材料,利用基质向掺杂材料的能量传递实现黄色光显示,而掺杂浓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器件电致发光光谱峰值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的一种黄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发出的是黄色光。
为实现上述目的,该发光器件是在红色有机盐发光材料跟阳极之间加入了一层空穴传输层,且为层状分布,其特征是:阴极和有机盐层相连,有机盐层和空穴传输层相连,空穴传输层和阳极相连,阳极和衬底相连。衬底为玻璃,阳极为ITO透明导电层,空穴传输层为TPD,有机盐层为红色有机盐发光材料,阴极为金属铝或镁银合金。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避免了由于掺杂浓度的不同对器件电致发光光谱峰值位置的直接影响,具有固定的黄色发光光谱峰值,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阴极2.有机盐层3.空穴传输层4.阳极5.衬底。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附图中,阴极(1)和有机盐层(2)相连,有机盐层(2)和空穴传输层(3)相连,空穴传输层(3)和阳极(4)相连,阳极(4)和衬底(5)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雪元,未经冯雪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