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2278.0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3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佑顺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5/01 | 分类号: | B67D5/01;B67D5/60;B67D5/34;B67D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补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料输出的液料自动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产品制程中常常需要将液料填充到产品内,而公知需要使用液料补充的装置,大致结构是在一容槽内储存有液料,该液料性质如一般液态性质的液料或如胶质等半液态性质的液料,通过注料管输出液料。
然而,这种公知结构形态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存在下述的问题:
当容槽内储存的液料用尽时,常常需再通过人工的方式获得补充,这种方式不但浪费人工操作的时间,且对于需要用到定量输出作业的加工作业而言,若容槽内补充的液料无法达到定量控制时,则将影响作业质量,以致于产品不良率增加而导致废弃成本增加,其相对也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产品经济效益,也会造成市场对产品评价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用以解决公知液料补充作业缓慢而容易影响产品制成时间以及易造成产品不良率增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包括:
一立向桶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立向桶体具有顶、底端以及周侧部位,在立向桶体的底端设有导出口以及导入口;
一驱动装置,组设于该立向桶体上方处;
一活塞构件,组设于该立向桶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与该驱动装置连结,其中该活塞构件设有气体信道,该气体信道一端设有一控制阀;
一储料槽以及注料头,通过输送导管分别与立向桶体的导入口及导出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驱动装置动作时,可通过带动活塞构件向容置空间内的液料产生向下压制作用,使得液料可被排挤至导出口处;当容置空间内的液料被排放完时,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活塞构件往上回升时,在容置空间内产生一真空吸力,通过抽取储料槽内的液料来补充容置空间内液料,这样,不但可取代公知用人力来补充液料,以减少人为可能产生的延滞工时现象,且也可提升产品制程的生产效率,使产品的不良率得到明显改善,并借以提升产品生产作业的流畅度,实现较佳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组合剖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的气体信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注料头另一形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气体信道另一形态设置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加热循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的活塞构件另一形态设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液料自动补给装置A,包括:一立向桶体10,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1,且该立向桶体10具有顶、底端以及周侧部位,在立向桶体10的底端设有导出口11以及导入口12;一驱动装置20,组设在该立向桶体10上方处,该驱动装置20可为马达21与螺杆22所构成;一活塞构件30,组设于该立向桶体10的容置空间101内,该活塞构件30与容置空间101的内壁之间可通过油封实现密封,以保持容置空间101内的压力,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容置空间101内,且所述活塞构件30与驱动装置20的螺杆22连接,且该立向桶体10与驱动装置20之间可组设有一辅助承板23,并使该驱动装置20设置在辅助承板23上,而所述辅助承板23与立向桶体10之间可通过定位构件24固定;
其中,该活塞构件30并设有气体信道31,该气体信道31可为斜向设置形态,并在气体信道31一端可设有控制阀32;储料槽33以及注料头34,通过输送导管35分别与立向桶体10的导入口12及导出口11相连接,并在该导出口11以及导入口12处可设有单向控制阀36,以达到防止液料逆流的作用,且在该导入口12与储料槽33的间可设有一过滤器40。
其中,所述立向桶体10的周侧部位可设有循环导管13,用于加热。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活塞构件30的一端可设为弧曲状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佑顺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佑顺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2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炼机液压上顶栓控制系统
- 下一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