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扫描仪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2040.8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岳兴;刘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21/00;F21V3/02;F21V3/04;H04N1/04;F21Y101/02;F21Y113/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仪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仪光源,尤其涉及一种亮度分布均匀的扫描仪光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扫描仪已经成为除键盘和鼠标外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输入装置。扫描仪主要包括光源、光学镜头、感光元件及模拟数字转换器。在扫描仪工作时,光源发射出的光束照射待扫描物后并反射回来,反射后的光束穿过光学镜头而成像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到计算机,因此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束的亮度及均匀度会直接影响扫描仪的扫描质量。
现有技术中,扫描仪的光源一般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然而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发光特性使得该灯管中部位置发射的光束亮度较高而两端位置发射的光束亮度较低,并且光束穿过光学镜头时,由于光学镜头的有效半场角效应,会使光学镜头边缘处的光束亮度发生衰减,从而使得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束亮度不均匀,进而造成扫描仪的扫描质量不高。
请参阅图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78697号揭露了一种可以提高光源两端亮度的光源装置1”。该光源装置1”包括一大灯管10”、至少一第一小灯管20”及至少一第二小灯管30”,该大灯管10”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所述第一小灯管20”及第二小灯管30”分别设置在大灯管10”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附近,以对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光束亮度进行补充。该光源装置1”虽然提高了大灯管10”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亮度,以补偿光学镜头边缘处光束的亮度衰减。然而,该光源装置1”需增加至少一第一小灯管20”及至少一第二小灯管30”,使得该光源装置1”的结构较复杂,不便于制造及组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亮度均匀且结构简单的扫描仪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描仪光源,包括一承载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沿直线且分散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自承载板的中部至承载板的两端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扫描仪光源通过将发光二极管沿直线分散设置在承载板上,可增大该扫描仪光源两端出射光束的亮度,其无需添加其它发光元件即可有效地补偿光学镜头边缘处的亮度衰减,从而使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束亮度均匀,较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现有一种光源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扫描仪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扫描仪光源的侧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扫描仪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光源装置1” 大灯管10”
第一端11” 第二端12”
第一小灯管20” 第二小灯管30”
扫描仪光源1 承载板10
发光二极管20、20’ 光罩30
内侧面31 出光口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效果,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扫描仪光源1的第一实施例,该扫描仪光源1包括一呈长条形板状的承载板10、多个发光二极管20及两光罩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0为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20沿直线设置在承载板10上,且由承载板10的中部至两端发光二极管20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两光罩30分别设置在承载板10两相对侧沿上,且该两光罩30向承载板10承载有发光二极管20的一侧弯曲成弧形。该光罩30具有一内侧面31,该内侧面31上设置有反光层(图中未示)。所述两光罩30之间形成一出光口40。
发光二极管20射出的光束一部分直接从出光口40射出,其另一部分则经光罩30的内侧面31反射后再从出光口40射出,光束从出光口40射出后投射至待扫描物上,光束照射待扫描物后并反射回来,反射后的光束穿过光学镜头(图中未示)而成像在感光元件(图中未示)上。由于设置在承载板10两端的发光二极管20的间距比设置在承载板10中部的发光二极管20的间距小,从而可有效补偿光学镜头边缘处光束的亮度衰减,进而使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束亮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2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穆斯堡尔谱仪铅屏蔽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按摩与气垫调节多功能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