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视机低功耗待机的电源切换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792.2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江;赵邙;崔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3 | 分类号: | H04N5/63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勤媛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机 功耗 待机 电源 切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视机电源领域,特别涉及到电视机低功耗待机的电源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自1992年以来,全国彩电拥有量超过6000万台,彩电的可靠性、国产化比例、价格以及开发技术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每年有200万台彩电销往世界市场。今年我国实行的向农村实施扶贫计划中,广泛地赠送彩电到农家这一创举,是全国亿万人家拥有电视,因此在电视运行中的节能、减材措施,就更有意义,更有必要。电视运行中常见的电源电路,有采用准谐振开关电源电路,为了节能,进一步减低待机时的功耗,就要在待机时采用一种电路结构形式,既要维持一个低功耗,又要保证在待机时满足CPU供电要求,不要使待机时CPU供电电压不足。通常在运行时要由较高电压的一路变压器绕组来给CPU供电,例如25V,50V,这就使得在正常运行工作时给CPU单元供电的元件温升过高,可靠性变差,这不仅会使电视机耗能大,而且影响电视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电视机运行时的电源电路,由于采用较高电压的一路变压器绕组来给CPU供电,使元件温升高,耗能大,可靠性差。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就要重新设计一种电源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视机低功耗待机的电源切换电路,使电源电路既能满足对CPU的供电要求要有最小的功率消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视机低功耗待机的电源切换电路,包含在输入端用于提供整流电压的变压器绕组及在输出端用于提供给CPU芯片电路的POW终端接口,其特征在于,在输入、输出电路之间接入一个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包含一个晶体三极管V905及与晶体管集电极相连接的两只二极管VD952和VD956,高压绕组的电压通过连接在晶体管集电极上的电阻R933接至CPU单元供电;所述与晶体管V905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933,它并联一个用于消除切换瞬间尖峰的二极管VD95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这种低功耗待机电路后,可使电视机在待机时的供耗是由传统电路时的数瓦级降低到1W以下,而且比原电路增加成本不多。无论在运行或待机状态时对CPU的供电电压都保持在要求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含有低功耗待机切换电路的电视机供电电路。
图2为通用的电源次级供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表示含有低功耗待机切换电路的电视机供电电路图,图中虚框1为新增加的切换电路1,虚框内切换电路包含一个晶体三极管V905及两只整流二极管VD952和VD956,晶体管的集电极C连有电阻R933,基极B连有电阻R929,待机时,POWER输出低电平,V900截止,V905导通,高电压绕组的电压通过R933接至CPU单元的供电,此时VD952截止,以保证高压绕组切到CPU供电电源上。VD956用于消除电路切换瞬间时的尖峰,根据后端IC的输入容限确定稳压值;正常工作时,POWER高电平,V900导通,V905截止,低电压绕组通过VD952接至CPU单元,虚框内其它元件不起作用。这种方法增加如附图的切换电路,保证在正常工作时CPU单元的供电取自低电压绕组(例如,正常工作时整流后的电压为8V),待机时将CPU单元的供电切换到较高电压绕组(例如,正常工作时整流后的电压为45V,待机时降到约为10V-15V)。
参照图2,这是常用的电源次级供电电路,VD951 C951整流后经C968R954供N904(三端稳压IC)。此部分电路的工作过程:待机时要调整电路参数,保证N904输入端大于等于7.5V;这样正常开机状态N904输入端电压就在25V左右,使得N904的功耗太大,要加大散热器。
而采用了切换电路后保证了在待机状态能保证N904输入端切换到高电压绕组,大于等于7。5V又不会太高(小于8V);在正常开机状态由于N904输入端切换到低电压绕组(大于等于7。5V,又不会太高)。这样无论待机还是正常开机CPU的供电稳定可靠,而三端稳压IC功耗指标较好,提高可靠性。切换电路的具体操作是通过遥控器上的“开/待机”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