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421.4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0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林铭裕;陈瑞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三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电梯 施工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尤指一种用于电梯坑道最顶段的电梯施工的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建筑法规屋凸不得大于6公尺的限制、缩短建筑营建工期并节省电梯机房建造的成本,因此发展出无机房电梯,而设计将电梯的机电设备均装设于电梯的升降坑道内,如此亦使建筑设计者得排除一切因电梯配置规划的所有限制,而不需额外规划出电梯机房,使建物规划的自由度大幅提升,让建筑设计更有自由挥洒空间。
但是,由于没有电梯机房,无机房电梯的施工人员需于电梯升降坑道的最顶段为电梯相关设备的装设,或自该电梯坑道的最顶段安装电梯施工用的定芯或定位装置时,往往需于悬空的电梯坑道中架设施工架等工作平台,以利上述的电梯施工作业,但架设该等工作平台时,容易发生人员或工具坠落电梯坑道的职业灾害,且组设于悬空的电梯坑道中的工作平台结构往往不够稳固而容易崩塌,而无法使施工人员稳定地为电梯施工作业,或是使施工人员需冒着坠落电梯坑道风险。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于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以提供一容易组立架设且更加稳固安全的施工平台,防止施工人员于施工平台的架设过程或电梯设备的装置过程中坠落,或施工架等工作平台崩塌等职业灾害发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其架设于靠近一电梯坑道最顶段的电梯出入口处,该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包括:一对立柱,其分别设置于靠近该电梯出入口的左右两侧内,且以底端固定于靠近该电梯出入口的地板上,而以顶端固定于该电梯出入口顶侧的壁面上;一对延伸梁,其分别以靠近其一端处连接于靠近该对立柱的顶端上一处,而以另一端水平延伸于该电梯坑道中;一对支撑梁,其分别以顶端连接于该对延伸梁水平延伸于该电梯坑道中的部分上一处,且分别以底端连接并固定于该对立柱的底端处;一阶梯,其顶部延伸入该电梯坑道中且连接于该对延伸梁上,且以两侧上一处固定于该对立柱上,而底部延伸靠近于该电梯出入口前方的地板;多个床板,其铺设于该对延伸梁上;以及多个安全栏杆,其组立于该等床板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可避免使施工人员于悬空的电梯坑道中装设施工架等设施,而完全防止施工人员在装设施工架的过程中坠落该电梯坑道的危险,该对立柱、该对延伸梁与该对支撑梁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不但结构牢固,而具有绝佳的负载能力,当施工人员于该等床板上将无机房电梯的机具与定芯设备装设于电梯坑道的最顶段时,该等安全栏杆亦可减少施工人员与工具坠落该电梯坑道的机会,并使施工人员可以稳定地于该等床板上进行电梯施工作业,大幅增进了无机房电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容易组立,结构稳固,而不需使施工人员于电梯坑道中冒险装设施工平台,具有大幅提升无机房电梯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的另一角度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的固定栏杆的正视图;
图4B是其侧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的施工平台的活动栏杆的正视图;
图5B是其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立柱
2延伸梁
3支撑梁
4阶梯
41挂钩
5床板
6安全栏杆
61固定栏杆
62活动栏杆
621钩件
63脚踢板
7第一固定支架
71架体
72凸耳
8第二固定支架
81架体
82凸耳
9电梯坑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三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三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