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210.0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2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崇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热传导技术有关,尤指一种接触在两对象间,用以将热量由其中一对象传导至另一对象的导热装置。
背景技术
按,散热问题已成为影响现今计算机或相关多媒体主机,在运作上的重要一环因素之一,此对于功能要求日益提升的计算机等设备而言,其重要性自不在话下。
而现有提供计算机内的发热源的散热需求者,不仅需满足其最基本的散热需求,同时在改良上,多以朝向不断地针对其散热效率作研发;然而,对于桌上型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而言,由于规格化的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故其所相对应的散热结构或装置,也已有一定的配置位置与关系,故往往仅需针对其散热效能提出改进方案,无须时时在意因配合机种之内部结构不同,而需重新设计。但在工业计算机上,却因工业计算机内部电子发热组件的配置位置,常因各种机型功能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以致必须针对各式机型量身订做出不同的散热结构或装置,甚至于发热源与散热体之间,必须再通过导热结构作热传导,始可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界。而以往做为类似此种导热结构的对象,主要是以铜或铝等材质制成所需大小的导热块,以将所述的导热块接触在发热源与散热体之间作导热;然而,单一导热块一旦依照设计间距而制成成品后,即无法再适用在不同尺寸之间距场合上。还甚者,任何产品在制造上难免都会有些许误差,故单一导热块并无法有效配合实际的公差尺寸作微调,当尺寸太大时将无法配合使用、太小又会造成间隙而影响热传效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陷,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是用以接触在两对象间作导热;所述的导热装置包括一座体、一第一导热块与一第二导热块;其中,座体内具有一在其上、下处呈开口状的容置空间,以供第一导热块置入,且第一导热块具有一朝向座体上方的第一斜面,而第二导热块则具有一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两斜面,以迭置在第一导热块上;如此,通过第一、二导热块的两斜面间作滑动配合,即可对应所述两对象间之间距作调整,以令第一导热块底部、与第二导热块顶部能分别与两对象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两具斜面的滑块设计,以令两滑块接触在两对象间,两对象分别为发热源与散热体,用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体处,并能因应发热源与散热体因设计上而造成的高度差作自由调整,以提供紧密的接触性而使热传导效果显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工业计算机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工业计算机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热装置;10座体;100侧壁;101容置空间;102固定部;103弹片;104调整孔;105固定组件;11第一导热块;110第一斜面;111平面;112锁固孔;12第二导热块;120第两斜面;121平面;2工业计算机;20主机板;200电子发热组件;21散热板;210热管;22散热盖;220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所述的导热装置1是用以接触在两对象间,如电子发热组件200与散热板21之间,通过所述的导热装置1即可将热量由电子发热组件200传导至散热板21上,以便进一步将热量引导至外界。
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热装置1是设在一工业计算机2内,但不限于只能应用在工业计算机2;所述的工业计算机2内设有一主机板20,主机板20上至少设有一前述电子发热组件200,而在所述的工业计算机2内相对于主机板20上方处,则设有一前述散热板21。且所述的工业计算机2具有二外露的散热盖22,两散热盖22是彼此间隔相对而作为工业计算机2壳体的一部份,并可为具散热特性的金属材质所构成,在其外侧面上都设有复数散热片220,通过前述散热板21与散热盖22间可通过热管210作热传接触,以将热量排出。而所述的导热装置1即设在电子发热组件200与散热板21间作热传接触,可将电子发热组件200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21上,再通过所述的散热板21上的热管210快速导热,以便通过热管210作热传导,如此即能将热量导引至二散热盖22上再排放至外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