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防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946.2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44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苏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E01F1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10382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桥墩、防止桥墩撞击损毁的桥梁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桥下河道航船,因夜间天黑、大雾或者船舶驾驶者的操作失误等原因,船舶碰撞桥墩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广东九江大桥,就因大型运沙船的碰撞而坍塌,致使多辆汽车坠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的中断。为了防止桥墩因船舶的撞击而损毁,现有在桥墩外安装刚性防撞结构的做法,当桥墩受到剧烈撞击时,刚性防撞结构受撞损毁,吸收能量,从而保护桥墩不被撞毁。这种防撞结构,撞击时仅单点吸能,要保证结构损毁后,船舶不至于撞击桥墩,对防撞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很高,需使用大量大尺寸的钢结构,造价高;同时防撞结构一旦撞击就会损毁,其仅能一次性使用,撞损后须重新安装新的防撞结构,很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经济性好、可重复使用的桥梁防撞装置,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防撞装置,有套于桥墩外的上环板和下环板,上、下环板间并列有多个缓冲器,缓冲器有沿纵向固定于上、下环板间的转轴,转轴的径向固定一个以上缓冲缸,缓冲缸内充有可吸收撞击能量的介质,其前端装有弧形导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梁防撞装置,套在桥墩的外表面,形成一道防撞保护的屏障。当船舶撞击桥墩时,撞击力的径向的分力使缓冲缸内介质压缩,吸收能量,而撞击力的切向分力则使缓冲器偏转,缓冲器偏转带动船舶的撞击角度发生变化,使船舶撞击相邻的缓冲器,相邻缓冲器同样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缓冲缸内的介质压缩吸能,而缓冲器发生偏转,再次改变船舶的撞击方向,使船舶再相继撞击下一个缓冲期,依此类推,直至撞击能量完全吸收。撞击过程中多个缓冲器共同分担了船舶撞击产生的能量,较单点撞击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其能更可靠的保护桥墩,安全性更好。另外,撞击时缓冲器的偏转还能改变撞击桥墩的船舶的运动方向,能使船舶偏离撞击方向继续运动,缓冲器不需要吸收船舶的全部动能,仅需吸收部分动能即可有效的保护桥墩,降低了缓冲器的因撞击而损坏的风险,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其防撞击能力。而且,防撞装置通过胶体的弹性变形吸收能量,撞击过后胶体通过对外释放能量能够恢复,防撞装置没有发生破坏,可重复使用,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桥梁防撞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一种桥梁防撞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一种桥梁防撞装置,有套于桥墩9外的上环板1和下环板2,上、下环板间并列有多个缓冲器3,缓冲器3有沿纵向固定于上、下环板间的转轴4,转轴4的径向固定一个以上缓冲缸5,缓冲缸5内充有可吸收撞击能量的介质,其前端装有弧形导板6。缓冲缸内吸收撞击能量的介质可为弹性胶体、高压气体或者液压油。缓冲缸内填充弹性胶体时,可通过压缩产生弹性势能而吸收能量,缓冲缸内填充高压气体时,可通过压缩提高高压气体的势能、分子内能和热能吸收能量,缓冲缸内填充液压油时,其缓冲缸需要通过小截面的通道与一储液腔连通,碰撞时,液压油被以高速压入储液腔内,其通过提高液压油的动能和热能吸收能量。各种介质中以弹性胶体效果最好,也最为适用。
为了提高桥梁防撞装置的防撞能力,转轴4的径向可安装多排缓冲缸5,各排缓冲缸5的前端连接各自的弧形导板,也可共同连接与一个弧形导板6上。其通过增加缓冲缸5的数量,可提高装置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使防撞装置能抵抗更强的撞击。同样每排中也能安装多个缓冲缸5,各缓冲缸5相互间成一定夹角,其每一排均有多个缓冲缸5吸收撞击能量,能进一步提高防撞击能力。同时,每排具有多个缓冲缸5,对于不同角度方向的撞击,缓冲缸5都能正面压缩,其能够避免因碰撞角度没有正对缓冲缸5时导致的防撞弧形导板局部变形,同时也能更好的吸收撞击的能量,更好的保护桥墩。为了保证同排的多个缓冲缸5间的角度固定更加牢固可靠,转轴4外可套固定筒7,固定筒7与各缓冲缸的活塞杆8相应处开设有供各活塞杆8穿出的通孔,通过固定筒7的限制可更好的保证各缓冲缸5间的角度,保证各缓冲缸5转动的一致性,同时对缓冲缸5的固定也具有加强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切粒机料条进条口装置
- 下一篇:刚体转动惯量仪机体与试件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