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化背光模块导光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583.2 | 申请日: | 200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台湾省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型化 背光 模块 导光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尤适用于薄型化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BLU)主要由发光组件、导光板(LGP)、反射膜片,以及设于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扩散膜片等组件所构成。液晶显示器主要利用导光板的光散乱作用,将发光组件入射的平行光转换成平面垂直光,使得以将发光组件配设于导光板的板缘位置,藉以缩减液晶显示器的厚度。
再者,现有的导光板多由透明热可塑性树脂原料(例如压克力)射出成型的方式制造而成,并且直接由射出成型模具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格槽状的光学机制,利用这些格槽状的光学机制产生让导光板通体发光的漫射效果。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有越来越薄型化的趋势,背光模块的设计也趋向薄型化,其中主要组件导光板的厚度相对的也越来越薄,如此导光板射出成型的效果对于导光板的良率影响甚巨。
以致于,利用射出成型将微结构完全成型于薄型化导光板上,在实际的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难以克服的瓶颈,加上薄型化导光板的成型良率及光学问题皆无法获得解决的情况下,薄型化背光模块的产能势必无法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针对导光板的结构加以改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良率及光学问题,并且能够大幅提升薄型化背光模块产能的导光板结构。
为了达上述目的,其导光板其主要包括有:一板体,为厚度在0.1mm~3mm之间的透光性板体,其至少设有一个镜面;至少在其板体的一个镜面上以印刷、喷涂或热压的方式,建构有若干以特定变化密度排列的微结构,主要利用这些微结构提高导光板的漫射效果。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效,即在于微结构以印刷、喷涂或热压的方式,建构于导光板的表面,故可避开利用射出成型将微结构完全成型于薄型化导光板上的良率及光学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剖视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导光板外观立体图。
【图号说明】
10导光板 11板体
111镜面 112槽刻面
113V型沟槽 12微结构
20发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薄型化背光模块导光板的产能、良率及光学问题进行提升,如图1所示,其导光板10用以转换发光组件20的走向,其主要包括有:一板体11及若干建构于该板体11镜面111上的微结构12;其中:
板体11可以由透明热可塑性树脂原料射出成型的方式制造成特定外型尺寸的透光性板体,或是由同样材料所制成的平板裁切成特定外型尺寸的透光性板体,并且至少设有一个镜面111;至于,各微结构12则以印刷、喷涂或热压的方式建构在板体11的镜面111上,并且以特定变化密度分布的方式排列,主要利用这些微结构12提高导光板10的漫射效果。
于实施时,导光板10的板体可以如图1所示,在板体11的两个相对应板面分别加工为一镜面111及一槽刻面112,该槽刻面112上以直线方式排列分布有V型沟槽113;或是如图2所示,在板体11的两个相对应板面分别加工为一镜面111及一槽刻面112,该槽刻面112上以曲线或不规则方式排列分布有V型沟槽113,请同时配合参照图3所示,各V型沟槽113的顶角夹角在80~130度为佳,使在该槽刻面112形成有明显具体的光学机制;当然也可以如图4所示,其板体11亦可以将两个相对应的板面皆设为镜面111,并且在两个相对应的镜面111上皆建构有微结构12。
据以,整体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即可如图1所示,配设在相对应于导光板10的板体11边侧位置,其导光板11即可如图1所示由设有微结构12的镜面做为出光面,或是如图2所示,由设有V型沟槽113的槽刻面112做为出光面,透过微结构增加导光板的漫射作用;当然,其导光板10亦可以如图5所示,在其板体11正对于发光组件20的四外围侧镜面111上建构微结构12,以产生更符合实际设计需求的光学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角测量装置
- 下一篇:链轮式凸圆板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