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带用滚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436.5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12007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机械,具体来说是输送带用的滚筒。
背景技术
输送带作为输送设备,在多个行业被广泛使用。闭合的胶带是绕在两个滚筒上被滚筒驱动运转。目前的滚筒如图3所示,采用实心钢板卷制而成的外圆筒10,通过两端的圆形支撑板构成的连接部2焊接在轴1上制成。
这种滚筒有如下缺陷:由于胶带是绕在滚筒上,这样胶带在尾部改向时,物料容易进入到胶带与滚筒之间,进入其中的物料很难排除,使用时物料对胶带产生严重的磨损,同时因胶带与滚筒间卡有物料,胶带运行时产生严重的跳动和跑偏现象,运行极不稳定,造成胶带过早的损坏,严重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在的滚筒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输送带用滚筒,这种滚筒可以使进入胶带与滚筒之间的物料排出,保证输送带运行的稳定和提高胶带的寿命。
为解决现在的滚筒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输送带用滚筒,包括轴及外圆筒,以及外圆筒两端的用于连接轴和外圆筒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圆筒上设置有多个能够漏下输送的物料的通孔,在所述的连接部上也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排料。
在所述的外圆筒内可以设置有锥形圆筒,在所述的外圆筒内设置有锥形圆筒,锥形圆筒小端与一侧连接部上通孔靠近轴侧的边缘位置相对,且该小端固定在轴或连接部上。
所述的锥形圆筒可以为两个,以大端相对对称设置并固定在外圆筒内。
所述的外圆筒上的通孔可以为轴向缝隙。
所述的外圆筒可以为多个轴向设置且两端焊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圆管或圆杆,所述相邻的圆管或圆杆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所述的外圆筒上的轴向缝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外圆筒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可以使物料通过该间隙漏下,并通过连接部上的通孔排出,防止卡在滚筒与胶带之间影响胶带稳定运行,并减少对胶带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现有的输送带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是输送带用滚筒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包括轴1及外圆筒,以及外圆筒两端的用于连接轴1和外圆筒的连接部2,外圆筒上设置有多个宽度略大于物料的轴向缝隙5,使得物料可以顺畅地通过该间隙5漏下而不会卡在滚筒与胶带之间,在所述的连接部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以排出漏下的物料。外圆筒采用多个轴向设置且两端焊接在连接部2上的圆管4或圆杆,相邻的圆管4或圆杆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轴向缝隙5,构成格栅式滚筒。虽然外圆筒也可以由钢板制成并加工上能够漏过物料的通孔,但采用这种圆管构成的格栅状外圆筒的优点是:重量轻,且不易弯曲变形,能够承受较大的胶带的作用力;每个圆管4与胶带之间接触面积小,且为弧形表面,物料不易在留滞在圆管4的表面,也就不会卡在滚筒与胶带之间。
虽然物料可以从连接部2上的通孔3排出,然而为了不使物料在滚筒内滞留并保证排出到滚筒和胶带以外,如图2所示,在外圆筒内设置有锥形圆筒6,锥形圆筒6的小端的对应连接部2上通孔3的靠近轴的一侧边缘位置,并焊接连接部2上(或固定在轴上),这样使得通过格栅状外圆筒漏下的物料能够在锥形圆筒6的导向作用下滑向连接部2上的通孔3,由该通孔3顺畅地排出。
虽然可以在外圆筒内设置一个锥形圆筒沿整个内圆筒的长度方向设置,但做为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锥形圆筒6为两个,以大端相对对称设置并固定在外圆筒内,这样能够保证物料是均匀地由滚筒两侧排出,且可以使锥形圆筒6的锥角更大,倾角大更有利于物料沿锥面滑向连接部上的通孔3。为便于焊接固定并提高整个滚筒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轴1中部焊接有与连接部2平行的支撑板7,支撑板7外边缘焊接在由圆管4构成的格栅状外圆筒上,两个锥形圆筒6的大端焊接在该支撑板7上。在所述的支撑板7上设置有通孔8,以减少重量。
两个连接部2可以由以轴1为圆形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构成,本实施例中采用钢板,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焊接操作,能够直接加工出所需形状的通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