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轮脚踏翻盖簸箕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549.3 | 申请日: | 2007-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卫家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家宣 |
主分类号: | A47L13/52 | 分类号: | A47L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43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 翻盖 簸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轮脚踏翻盖簸箕。
背景技术
1,清扫、保洁用于收集、临时储存、转运垃圾结构简单的用具为三个边壁,一个底面及一个提手构成的敞开式簸箕,其特点是容易收集地面垃圾,但在临时储存垃圾中,腐烂物易为苍蝇等昆虫提供活动场所和传播细菌,同时在转运至垃圾箱倾倒时,一些较轻物质如塑料袋,尘土等易在在风力影响下造成二次污染,给环境卫生带来影响。
2,环卫部门清扫、保洁用于收集、临时储存、转运垃圾的簸箕都比普通簸箕大,盛装垃圾多、整体重,特别是保洁员整天提着笨重的簸箕在大街上转,给环卫工人在保洁和转运至垃圾箱时增加劳动负担。
发明内容
为克服清扫、保洁用簸箕在临时储存及转运垃圾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盖的带轮脚踏翻盖簸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三个边壁和一个底面的簸箕上部空间设置由一个平面及一个斜面构成的“”形簸箕盖,“”形簸箕盖通过铰链与簸箕后壁连接,“”形簸箕盖的顶部固定一条形支架,条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杆并与“П”形脚踏杆活动连接,“П”形脚踏杆的两端经弯曲后经卡弧分别活动连接在簸箕后壁上,“П”形脚踏杆与簸箕后壁中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后壁下部设置有两个小车轮。
簸箕、“”形簸箕盖、铰链、条形支架、连杆、“П”形脚踏杆、复位弹簧、小车轮顺序机械组合。
收集垃圾时踏下“П”形脚踏杆,“П”形脚踏杆上的连杆带动条形支架一端,在杠杆作用下使固定在条形支架另一端的“”形簸箕盖翻起,当垃圾被收集到簸箕内后松开“П”形脚踏杆,在“”形簸箕盖自重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并与簸箕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垃圾箱,有效的防止苍蝇等昆虫进入和运往垃圾箱倾倒时会出现的二次污染,移动或转运垃圾时将簸箕向后倾斜使小车轮着地,拉着手提便可轻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垃圾被收集到簸箕内后,“”形簸箕盖与簸箕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垃圾箱,不仅防止腐烂物易为苍蝇等昆虫提供活动场所和传播细菌,同时避免运往垃圾箱倾倒时会出现的二次污染,“”形簸箕盖由脚踏操作,移动或转运垃圾时将簸箕向后倾斜使小车轮着地,拉着手提便可轻便移动,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劳力,易于制作,适用于环卫部门,商场,餐厅及大型共公场所清扫、保洁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示意图。
图中;1.簸箕,2.左边壁,3.右边壁,4,后壁,5.底面,6.提手,7.提手主杆,8.提手辅杆,9.“”形簸箕盖,10.铰链,11.条形支架,12.连杆,13.“П”形脚踏杆,14.复位弹簧,15.卡弧,16.小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簸箕(1),由左边壁(2)、右边壁(3)、后壁(4)、底面(5)、提手(6)、提手主杆(7)、提手辅杆(8)顺序机械组合,“П”形脚踏杆(13)两端通过卡弧(15)、分别与簸箕后壁(2)活动组合,“”形簸箕盖(9)、通过铰链(10)与后壁(4)链接,条形支架(11)、连杆(12)、与“П”形脚踏杆(13)活动连接,“П”形脚踏杆(13)、与后壁(4)的中部安装有复位弹簧(14),后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小车轮(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家宣,未经卫家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