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封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500.6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赖正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G09F3/00;G06K19/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封条,尤指结合传统子弹型货柜锁和无线射频辨识功能(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被动式封条。
背景技术
按一般传统的货柜封条主要是为了避免货柜运送途中可能发生被掉包、失窃的风险,但该传统封条需以人力目视加以分辨难免有人为疏失或是因被他人伪造而导致无法发生预期的功能,以目前人工押运的方式,海关必须要坐车到不同的关区进行查验,不仅增加行政成本,也耽误厂商通关时间。
因此有人开发的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FID)电子封条,乃是结合传统货柜锁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新式封条,利用无线射频辨识系统的唯一性和难以伪造的特性,减少货柜被掉包的风险,且此电子封条安装有射频芯片,一旦上锁后,射频芯片上的信息就能被读取器读取并传到后端系统,并可通过射频芯片的电源供应与否而区分被动式(passive)或是主动式(active),主动传输RF信号的RFID单元称为主动式标签,它可读写并可重复使用,由于具有内部电源,因此可比被动标签芯片的应用领域更广,可监控读取器约半径50公尺(甚至更远)的所有货柜是否被不正当开启,后端系统就可以立即发现货柜已遭到破坏或侵入,但此种主动式射频的电子封条,其价格较高且外型较大,因需利用电池电力传输信号,故须定期予以更换而造成回收的困难。
而被动式标签的电子封条,因为内部无电源供应,因此仅能进行RF信号反射或反向散射传输,它只读,不可重复使用,但价格便宜,主要负责储存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如品名、编号、规格等,若电子封条被任何方式破坏开启,则通过特殊设计造成射频芯片无法运作,进而读取器便无从辨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200620039634.9号“UHF全向无源电子货柜锁”,虽以子弹型货柜锁内建RFID无线射频装置,但其天线仅利用一金属线材卷绕成螺旋状而成,其传输距离短,且易受噪声干扰,故而有待加强。
由于国际货运量日益趋增,严格控管每日进出口乃为必要,为使在越趋复杂的货运运输及加速货运管理,以及在全世界反恐气氛下对于货柜安全有急迫性的需求,因此对于港口内的货运管理“计算机化”亦刻不容缓,如果有合适且实用的电子封条将可获致如下的积极效益:
一、有效改善人工押运过程增加的人力与航商成本。
二、降低货运被掉包、失窃的风险。
三、传输距离远、使用方便,增加市场占有率。
四、减少塑胶材的使用,达到节省成本极具环保功效。
是以,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封条,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射频传输距离远,且不易受干扰,并可维持该产品外型美观的电子封条。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为可达到坚固耐用,且具环保省能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乃于可形成闭锁的插销、插销座内,分别埋设有由射频芯片、天线,以及连结上述射频芯片与天线呈电性连结的传输导体所构成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若插销与插销座分离则射频芯片与天线间的传输导体因而断裂失去电路连结,进而丧失无线射频功能。其中,射频芯片与天线间的传输方式为可防止干扰、抑制噪声的同轴馈送式传输,且将构成插销座主体的两根金属管体当作天线的两个偶极元件,一金属管体内置有金属内管,另一金属管体具有馈入点,传输导体穿过金属管体的金属内管而连结于馈入点,以构成传输导体同轴于金属内管,金属内管接地于金属管体的同轴馈送式的偶极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减少绝缘塑胶的使用,达到了省能环保且易于制作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天线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现有同轴电缆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 插销座 1a、1b 金属管体
11 封闭端 111 馈入点
12 金属内管 121 绝缘块
13 连结件 14 金属导体
141 绝缘块 15 插接件
16 绝缘块 17 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生有限公司,未经艾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