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气体清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179.1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87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胜;董俊卿;王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程荣逵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气体 清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气体清除器。
背景技术
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中,有机气体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如甲醛、苯等。众所周知,有机气体一般为较高毒性的物质,正是因为此类有机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因而,为了有效清除空气中(尤其是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有机气体,人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已知的方法中,主要包括二大类:第一是光催化法,该方法利用紫外线激发光催化剂(如TiO2),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紫外线的照射,该方法的使用场合受到较大限制,而且催化效率有限;第二是化学催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加入有机气体清除剂,使有机气体与有机气体清除剂与直接接触并发生反应,从而将有机气体消除,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有机气体清除剂是不断消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需要更换新的有机气体清除剂,而且有机气体清除剂本身还很可能存在环保问题。
由于有机气体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挥发到空气之中,因而,需要一种便于使用、应用广泛且具有长期效果的有机气体清除器,从而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有机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清除有机气体的方法中应用场合有限且不具有长期效果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且具有长期效果的有机气体清除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气体清除器,其中,所述有机气体清除器包括膜电极组件、导电元件和固定装置,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质子交换膜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两侧的催化层,所述导电元件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所述膜电极组件的两侧的外层电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周沿,并使得所述膜电极组件两侧的空气被隔断。
当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气体清除器时,当将膜电极组件的最外层通过导电元件电连接,且保持膜电极组件两侧中仅一侧的空气含有有机气体时,由于导电元件与膜电极组件形成了电路回路,且可以分别向膜电极组件的两侧自然供应有机气体和空气,因而,该有机气体清除器成为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电的电路回路,而该燃料电池的燃料正是空气中存在的有机气体。随着电池的持续工作,空气中的有机气体不断地得以消耗。与现有技术的有机气体清除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气体清除器利用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原理清除空气中存有的有机气体,不需耗费外部能量,而且,生成物仅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且具有长久有效的清除有机气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有机气体清除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有机气体清除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气体清除器包括膜电极组件、导电元件4和固定装置5,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质子交换膜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1两侧的催化层2,所述导电元件4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所述膜电极组件两侧的外层电连接,所述固定装置5固定设置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周沿,并使所述膜电极组件两侧的空间被隔断。
当使用该有机气体清除器时,在将该有机气体清除器的膜电极组件两侧的外层通过导电元件4电连接的同时,将膜电极组件固定的固定装置5上,并使膜电极组件两侧的空间隔闭,则仅膜电极组件一侧的空间内含有有机气体。这样,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整个装置组成一个完整的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电的电路回路,膜电极组件一侧供应空气,另一侧供应燃料(有机气体),随着该有机气体清除器中电化学反应的进行,膜电极组件一侧空气中的有机气体不断得以消耗,从而起到清除空气中有机气体的作用。在本说明书中,有机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状态存在的有机物,如苯、甲醛、甲烷等,尤其是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节能输送装置
- 下一篇:电子标签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