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834.1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3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州市神龙绳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16 | 分类号: | D07B1/16;D07B1/14;D07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编织 吊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吊挂或牵引的索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分子纤维组成的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高强度和各种优异性能的绳索在运输、吊装、船舶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钢丝绳吊索是最常用的吊索,因钢丝具有强度高、延展率低,被广泛的应用各种大吨位和环境恶劣的吊装和牵引作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绳索因具有质量轻、高强度等优异特点得到全面的推广,但是现有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绳索的拉伸伸长率较大,同时耐磨性能差,无法满足现有集装箱等货物的吊装需要。为了提高有机高分子纤维绳索的应用范围,许多厂家推出了采用高分子纤维编织结构的带状绳索和粗缆绳,提高其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但这会照成吊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扭转,影响吊装效率和吊装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轻、强度高、吊装时不会发生扭转,并具有耐磨功能的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解决了现有高分子纤维吊索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编织吊索包括内芯和外保护套体,所述内芯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聚乙烯纤维间设置聚氨酯粘合剂。
所述外保护套体为耐磨纤维编织套。
所述外保护套体还可为一有机塑料管。
所述内芯的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两组纤维交互边捻,形成截面为六角形的中空状内芯。
所述内芯的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为四组,每三股一组的纤维左右规则交叉编织成结构,形成截面为四边形的内芯。
所述组成内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相邻股间填充有聚氨酯粘结剂。
所述组成内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各股间填充有聚氨酯粘结剂,将聚乙烯纤维整体粘结。
该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采用强度最高的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内芯的编织物,即承载部分,其重量仅为钢丝绳的八分之一,但其强度为普通化纤的5倍,同等于钢丝。聚乙烯纤维经过编织后,其可以为各种防扭编织结构,通过与聚乙烯纤维最具亲和力的聚胺脂树脂的粘结,可以使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相互粘合而达到最佳抱和状态。起吊时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同时受力并防扭,对比无极环绕排列的承载芯吊索具,它解决了一排丝的数量在几十、几百以及千万周以上长短不一的现象,并且外径纤维与内径纤维承受力不均匀的缺点。
另外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绳外有护套保护,可利用对插接的方法进行现场修复,既不会耽误使用时间,也不会影响使用寿命,然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内芯外包附的外保护套体能够对内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该保护套体可以是具备良好耐磨功效的编织物,也可以是耐磨有机塑料材质的管状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设计合理、在防扭的同时提高了聚乙烯纤维的协同受力情况,质量轻、强度高,并具有较好的耐磨功效。该吊索可广泛的用于吊车、货物、集装箱等的吊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该聚乙烯防扭编织吊索由内芯和外保护套体组成,内芯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分为两组纤维交互边捻,形成截面为六角形的中空状内芯。相邻的各股纤维间填充有聚氨酯树酯粘结剂3。所述外保护套体为一有机耐磨塑料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州市神龙绳带有限公司,未经通州市神龙绳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