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煞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363.4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煞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煞车系统,特别是有一种结构简化的同步煞车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目前应用于车辆中的煞车系统种类繁多,其大多具有繁杂的构造,因而会增加组装上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煞车系统,该同步煞车系统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同步煞车系统,包括一第一煞车操作装置,具有一第一操作杠杆;一第二煞车操作装置,具有一第二操作杠杆;一第一鼓式煞车装置,具有一第一煞车摇臂;一第二鼓式煞车装置,具有一第二煞车摇臂;一第一平衡板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第一枢接部,其中,该第一端部是相对于该第二端部,以及该第一枢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一第二平衡板件,枢接于该第一平衡板件,并且具有一第三端部、一第四端部及一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三端部相对于该第四端部,该第二枢接部位于该第三端部与该第四端部之间,并且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三端部,以及该第二端部相对于该第四端部;一第一套管,抵接于该第一煞车操作装置与该第一平衡板件的该第一端部之间;一第二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平衡板件的该第三端部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之间;一第一导线,穿设于该第一套管及该第二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第一操作杠杆与该第一煞车摇臂之间;一第三套管,抵接于该第二煞车操作装置与该第一平衡板件之该第二端部之间;一第四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平衡板件之该第四端部与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之间;以及一第二导线,穿设于该第三套管及该第四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第二操作杠杆与该第二煞车摇臂之间。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煞车系统,更包括一扭矩弹簧,设置并抵接于该第一平衡板件与该第二平衡板件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扭矩弹簧枢设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上。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导线经由该第一平衡板件之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平衡板件之该第三端部而连接于该第一操作杠杆与该第一煞车摇臂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导线经由该第一平衡板件之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二平衡板件之该第四端部而连接于该第二操作杠杆与该第二煞车摇臂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煞车操作装置更具有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操作杠杆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以及该第一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一平衡板件之该第一端部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煞车操作装置更具有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二操作杠杆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以及该第三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平衡板件的该第二端部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三固定座,以及该第二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平衡板件之该第三端部与该第三固定座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四固定座,以及该第四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平衡板件之该第四端部与该第四固定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以简单的构造来达成同步煞车制动的效果,组装容易,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煞车系统于一操作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煞车系统于另一操作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煞车系统的第一平衡板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B显示根据第3A图的第一平衡板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A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煞车系统的第二平衡板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B显示根据图4A的第二平衡板件的仰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同步煞车系统
110~第一煞车操作装置
111~第一操作杠杆
112~第一固定座
120~第二煞车操作装置
121~第二操作杠杆
122~第二固定座
130~第一鼓式煞车装置
131~第一煞车摇臂
132~第三固定座
140~第二鼓式煞车装置
141~第二煞车摇臂
142~第四固定座
150~第一平衡板件
151~第一端部
152~第二端部
153~第一枢接部
154~第一卡合孔
155~第二卡合孔
160~第二平衡板件
161~第三端部
162~第四端部
163~第二枢接部
164~第三卡合孔
165~第四卡合孔
166~扭矩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组合照明灯
- 下一篇: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