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内坩埚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4277.1 | 申请日: | 200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明;王大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F27B14/00;F27B14/1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生产 加镁台包内 坩埚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的加镁台包内坩埚。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的加镁台包,其内坩埚是由筒体和带筋的底板焊接而成,随着连续抽镁次数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平底内坩埚与筒体焊缝因应力集中而炸裂,导致漏镁,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及造成人员的灼烫伤。
焊缝炸裂过的台包内坩埚经补焊后,在加镁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焊缝会重复炸裂,导致内坩埚变形,影响其使用寿命,因频繁更换加镁台包,会严重影响加镁进度,不利于海绵钛的正常生产。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用于镁还原法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合理加镁台包内坩埚。
本实用新型的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它包括坩埚底、筒体、法兰等组成。在筒体的上端边缘连接有法兰,筒体的下端边缘与坩埚底焊接,坩埚底呈圆弧形状,在坩埚底的一侧开有条状孔,并在相应处焊接盒形件,在盒形件的底部设有尾管。
所述的尾管位置下沉到与坩埚底最底部相平行。
采用本实用新型海绵钛生产加镁台包的内坩埚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地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延长坩埚使用寿命,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海绵钛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内坩埚主视图;
图2系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坩埚底、2-筒体、3-法兰、4-盒形件、5-尾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内坩埚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用于海绵钛生产的加镁台包内坩埚,它包括坩埚底1、筒体2、、法兰3等组成。筒体2的上端边缘连接有法兰4,筒体2的下端边缘与坩埚底1焊接,其中坩埚底1呈圆弧形状,在坩埚底1的一侧开有条状孔,并在相应处焊接盒形件4,在盒形件4的底部设有尾管5,且尾管5的位置下沉到与坩埚底1最底部相平行。
这样可使坩埚里的液体镁能够完全流出,不会造成尾管5堵塞。该台包内坩埚结构合理,能有效地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加镁质量,有利于延长坩埚的使用寿命,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