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浇水花盆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795.1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陶晶媛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水 花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养植物用的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不用经常对其内种植的花、草植物进行浇水的花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公众对景观盆栽植物的需求也与日剧增。现有的作法是将植物栽种在盆式的容器状的花盆内,放置在家庭或公共场所作为景观植物,且经常要对这些种植的盆栽植物进行浇水,漫灌式的浇灌方式常常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水分大部分都以土表蒸发的方式被消耗,真正被植物体吸收利用的水分则非常少;另一方面,现有花盆栽种的植物通常需要多次浇水,浇水后一两天内又需要重复浇水,若忘记浇水则易导致花盆内的植物因缺水枯萎或死掉,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耗费,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
从上述对现有花盆的结构和对盆栽植物的浇水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盆式容器状结构的花盆内部只有栽种植物的空间,而没有单独存水的空间和供水的功能,因此,只能采用漫灌式的浇灌方式,则无法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且只能经常进行浇水来保证种植的植物不会缺水,这便增加了劳动量,消费了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浇水花盆。该花盆无需经常进行多次浇水就能满足其内种植的植物体生长的水分需求,节约水资源,减少了劳动量,且无需维护、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浇水花盆,包括:
盆体,为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且上部开口的容器,盆体内的容置空间分隔为两部分;
透水部件,设在盆体内,连接盆体内的两部分空间。
所述的盆体采用分体式盆体,包括上、下盆体两部分,上盆体设在下盆体上面。
所述的透水部件设在上盆体的底部,透水部件的一端设在上盆体内,透水部件的另一端设在下盆体内。
所述的下盆体上设有卡口,上盆体通过所述卡口卡装在下盆体上面。
所述的盆体为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隔板,隔板将盆体内的容置空间分隔为两部分。
所述透水部件设置在隔板上,透水部件的一端设在隔板分隔后盆体内的一部分空间内,透水部件的另一端设在隔板分隔后盆体内的另一部分空间内。
所述的透水部件为导管或透水纤维导管,所述的导管或透水纤维导管为一根或多根。
所述的透水纤维导管由中空导管内设置透水纤维体构成。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浇水花盆,由于花盆内设有两部分空间,一部分空间用来栽种植物,另一部分空间可以存水,并通过连接导管将两部分连通,使存水空间的水分通过导管向栽种植物的空间内提供,保证了所栽种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且免去了经常需要浇水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该花盆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免维护、可重复使用,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免浇水花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免浇水花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免浇水花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浇水的花盆,该花盆的盆体内设有两部分空间,一部分空间用来栽种植物,另一部分空间用来存水,并通过透水部件将两部分空间连接起来,存水空间内的水分通过透水部件可以为另一空间内栽种的植物提供水分,免去了对所栽种植物经常进行浇水,减少了劳动量和水资源的浪费。
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具体包括: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且上部开口的容器状盆体,盆体内的容置空间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空间用来栽种植物,另一部分空间用来存水;在盆体内还设有透水部件,用来连接盆体内的两部分空间,使存水空间内的水分可以通过透水部件提供给另一部分空间栽种的植物,透水部件可以采用导管、透水纤维导管或纤维体,使用中根据透水量的要求可以设置一根或多根。
其中所述导管可以采用塑料导管、橡胶导管等;所述的透水纤维导管,是在上述塑料导管或橡胶导管内填充可透水的纤维体,纤维体具体可以用涤纶、尼龙、丙伦、脱脂棉线、混纺等材料来制备保证其透水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材料、不同密度和直径的纤维体。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的免浇水花盆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体沉浮、悬浮演示仪
- 下一篇:抽油杆刮油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