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膨胀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199.3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向前;李益良;张立新;孙冬梅;李涛;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膨胀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石油开发用井下机械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膨胀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膨胀管补贴产品中使用的连接结构多为连接杆+卡簧的组合与膨胀锥上的卡簧槽进行配合形成自锁机构,自锁机构能够承受一定的上提力,可作为液压膨胀力的辅助力,或用于膨胀管事故处理的上提操作。其主要问题是由于卡簧结构和强度的限制,其上提力有限,如其发生断裂,则可造成更大的井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膨胀管连接装置,采用螺母将膨胀锥与连接杆锁紧,即使液压压力很低,不能保证膨胀管的膨胀和脱手,依靠此连接结构的上提也能保证施工和事故处理,增强膨胀管施工的可靠性,增加事故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膨胀管管体1、膨胀锥2、膨胀锥密封圈3、连接杆4、连接杆密封圈5、转换接头6、转换接头密封圈7、六角薄螺母8、六角螺母9,丝堵10,膨胀管管体1与丝堵10连接,膨胀管管体1内装有膨胀锥2、连接杆4、六角薄螺母8、六角螺母9,连接杆4与转换接头6连接,膨胀锥2与连接杆4连接,六角薄螺母8与六角螺母9连接。
膨胀管管体1与丝堵10之间设有膨胀锥密封圈3,膨胀管管体1与膨胀锥2之间设有膨胀锥密封圈3。
连接杆4与转换接头6之间设有转换接头密封圈7。
膨胀锥2与连接杆4之间设有连接杆密封圈5。
连接杆4的下端设有丝扣结构,连接杆4的丝扣的外端设计成六角结构,与丝堵10上的六角形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钻杆(或油管)管柱通过转换接头与连接杆与膨胀锥连接后,由于膨胀锥采用螺母锁紧,整个管柱结构强度无明显的薄弱环节(与卡簧连接结构相比),将极大增加上提力及施工可靠性。由于连接杆底端的六角形结构能和丝堵上的六角形孔锁紧,能提供旋扣时的反力,可保证管柱连接后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连接杆4的下端有丝扣结构,可用于将膨胀锥2定位并锁紧在连接杆4上的定位端面上;同时将连接杆4的丝扣的外端设计成六角结构,此六角结构可插入到丝堵10上的相应的六角形孔中,用于防止连接杆4及膨胀锥2旋转。转换接头6在井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其上有密封圈7,两者连接好后,将其送入膨胀管管体1内与连接杆4上部的丝扣相连,密封圈3可以保证连接后的密封性能,在连接丝扣过程中,由于连接杆4的六角形下端已经插入丝堵10中,因此可以防止连接螺纹过程中连接杆4和膨胀锥2的滑动,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效果。
连接杆4与膨胀锥2先通过螺母锁紧,然后放入膨胀管管体1的膨胀腔中;然后将丝堵10与膨胀管管体1的底端旋合;井口钻杆(或油管)与转换接头6相连后,伸入膨胀管管体1,与连接杆4上端丝扣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