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3128.3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7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昌;陈波;曾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以硅橡胶作为绝缘介质的臭氧发生器,属于高电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臭氧的发现和臭氧发生器的发明已有很长的历史,臭氧具有消毒、杀菌、处理农药残留等功能,在水处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最常见的臭氧发生器有板式和管式两种结构,板式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元件是由两块平行的电极和在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层构成;管式臭氧发生器是由两同轴管电极和设置在两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层构成。另外,扁管板式和扁管式臭氧发生器也是性能优越的臭氧发生器。目前臭氧发生器的绝缘介质多为玻璃、陶瓷和搪瓷材料。以玻璃为绝缘介质的臭氧发生器,重量大、怕振动、易碎、寿命短;以陶瓷和搪瓷为绝缘介质的臭氧发生器,虽然性能较好,但制造工艺复杂、重量大、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硅橡胶为绝缘介质的臭氧发生器,简称硅橡胶臭氧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橡胶臭氧发生器,含有放电元件,该放电元件含有电极、绝缘介质层和气隙,绝缘介质层和气隙设置在电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介质层采用硅橡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可以由平行设置的两块平板电极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可以由管状外电极、管状内电极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可以由扁管状外电极、板状内电极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也可以由扁管状外电极、扁管状内电极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击穿场强大,耐电强度高达18~50kV/mm,耐电强度在20~200摄氏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化,耐电弧性和耐漏电性也很优越;硅橡胶制造成本低,容易加工成各种尺寸规格,重量轻,不怕碰撞和振动;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紫外线和耐臭氧性能。因此制成的硅橡胶臭氧发生器具有重量轻、不怕振动、寿命长、可靠性高、价格便宜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板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和图2c为管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扁管板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扁管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1-平板电极;2-放电间隙;3-硅橡胶绝缘介质层;4-内电极;5-外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放电元件由平行设置的两块平板电极1和设置在平板电极上的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组成,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设置在其中一块平板电极上(如图1a所示),也可以设置在两块平板电极上(如图1b所示)。工作时,在两平板电极上施加合适的交变电压或脉冲电压,在放电间隙2内即可产生臭氧。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放电元件由管状内电极4、管状外电极5以及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组成;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制成管状,可以设置在管状外电极5上(如图2a所示),也可设置在管状内电极4上(如图2b所示),或者内、外管电极同时设置(如图2c所示)。工作时,两管状电极上施加合适的交变电压或脉冲电压,在放电间隙2内即可产生臭氧。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板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放电元件由板状内电极4、扁管状外电极5以及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组成;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制成扁管状,设置在扁管状外电极5上(如图3所示)。工作时,两电极上施加合适的交变电压或脉冲电压,在放电间隙2内即可产生臭氧。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式硅橡胶臭氧发生器放电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放电元件由扁管状内电极4、扁管状外电极5以及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组成;硅橡胶绝缘介质层3制成扁管状,设置在扁管状外电极5上(如图4所示)。工作时,两电极上施加合适的交变电压或脉冲电压,在放电间隙2内即可产生臭氧。
无论板式、管式、扁管板式或扁管式,硅橡胶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一般为0.25~5mm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排式活化振动给料机
- 下一篇:挂壁式拉绳蚊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