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2945.7 | 申请日: | 200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7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暴志平;汪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尼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20 | 分类号: | F16K15/20;B60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101302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压缩 天然气 气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汽车燃料供给系统部件,尤指一种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
背景技术
利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燃料,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成本的理性可行的办法。压缩天然气加气口是天然气汽车燃料供给系统中重要的部件。它是向天然气汽车的储气瓶内充装天然气时与充气枪连接的标准接口,其作用是充气时能与充气枪快速连接,充气完毕后能与充气枪快速分离,并能做到与充气枪连接部位的密封。
目前,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采用的结构为图3、图4所示,它包括:橡胶防尘罩1、加气口本体2、第一O型密封圈3、第二O型密封圈4、第三O型密封圈7、单向阀杆5、弹簧6、与加气口本体2相螺接的加气口座11、背母12、卡套下压环13、卡套上压环14以及与加气口座11相螺接的卡套螺母15,单向阀杆5、套设于单向阀杆5的安装槽上的第二O型密封圈4和弹簧6组成单向阀,加气口本体2轴向具有一过渡面为锥面的阶梯形通孔,加气口座11轴向设有一阶梯孔,单向阀套设于加气口座11的阶梯孔内,弹簧6的两端分别顶挚着加气口座11的阶梯孔的台阶面和单向阀杆5,单向阀杆5的底部具有一盲孔,单向阀杆5的侧壁沿周向均匀地设有四个与盲孔相通的通孔10;第二O型密封圈4与加气口本体2的锥面相配合。安装时,加气口座11插在安装板的安装孔中并通过背母12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贮气瓶的钢管插入加气口座11的内孔中,并通过卡套下压环13、卡套上压环14以及卡套螺母15锁接。
加气时,先取下橡胶防尘罩1,把加气枪插在加气口本体2上进行充气,压缩天然气冲开单向阀即使单向阀上的第二O型密封圈4与加气口本体2相分离,再依次经单向阀杆5的通孔10及盲孔和加气口座11的阶梯孔进入贮气瓶,加满气体后移开加气枪,单向阀杆5在弹簧6及贮气瓶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移动,并将第二O型密封圈4压紧在加气口本体2的阶梯形通孔的锥面上完成密封。由此可见,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的密封方式是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4与加气口本体2的锥面相配合来完成,第二O型密封圈4要承受20Mpa压强产生的力且完全作用在其上面,易发生永久变形,所以第二O型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很短,另外,当加气时高速气流容易把第二O型密封圈4从单向阀杆5的安装槽中吹掉,造成单向阀密封失效。而且,现用的加气口本体1是由圆棒料加工而成,拆卸时需要用专用工具才能完成,增加了更换单向阀的难度。总之,目前已有的压缩天然气加气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单向阀密封不可靠易发生渗漏,使用寿命短,且内部单向阀不容易更换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并可以方便地更换单向阀的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橡胶防尘罩、加气口本体、第一O型密封圈、第三O型密封圈、单向阀杆、弹簧、密封环、压环、弹簧座、导向座、与加气口本体相螺接的加气口座、背母、卡套下压环、卡套上压环以及与加气口座相螺接的卡套螺母,加气口本体轴向具有一阶梯形通孔,弹簧座螺接在加气口本体的阶梯形通孔的大孔处,弹簧座的上端面和加气口本体的阶梯通孔的过渡面之间依次为压环和密封环,密封环内孔下端具有一环形凹缘,压环上端向上凸伸有一与密封环的环形凹缘相配合的环形凸缘,单向阀杆具有圆弧形头部和圆柱形杆部,单向阀杆的头部最大直径大于加气口本体的阶梯形通孔的小孔直径,弹簧座中部设有阀杆导向孔、弹簧槽和导向座导向孔,单向阀杆的圆柱形杆部插设于弹簧座的阀杆导向孔内,弹簧和导向座套设于单向阀杆的圆柱形杆部上,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挚着弹簧座的弹簧槽底部和导向座,单向阀杆、密封环、导向座、弹簧和弹簧座组成单向阀,压环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5个轴向通孔,弹簧座外壁沿周向均匀设有3个轴向长槽,弹簧座的底面与加气口座的顶面之间具有一间隙,加气口座轴向设有一通孔。
加气口本体外壁为圆柱面。
加气口本体外壁沿周向均匀设有6个平行于加气口本体轴线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尼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尼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碳罐
- 下一篇:水暖管件